许久以来,海外华人华侨在我心里都是一种高大上的存在,是比国内普通人至少高一个层级的,直到我走进了他们,这种印象就很快的消失了。最后我得出了结论,这个群体,既不高端,也不大气,也不上档次。而普拉托的华人,让我更加的明确了,对于大部分的海外华人来说,他们只不过是身体上生活在了国外,但是精神上依然是生活在国内的。
普拉托是欧洲华人最密集的地方,整个城市有二十来万人,光华人就四五万人,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温州的。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第一批温州人来到此处,做一些纺织类的生意,因为普拉托是意大利的纺织业的中心。就这么着,发现了一个能有机会赚钱的地,就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于是就越来越多的华人聚集在了此地。华一代来了之后,在那里又有了华二代,慢慢一点一点的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华人聚集区。
前几天我去普拉托走了走,其实最主要的是想要去唐人街看看。这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整条街上几乎全部都是华人的商铺,超市、饭馆、美甲、美容美发、卖自行车的、牙科、体检中心、婚庆……等等的。街上大部分也都是华人,打电话的,遛弯的,买东西的。毫不夸张的说,那感觉就是把国内的某条街给整个的搬了过来,只是路上的车牌号,不断的在提醒,那是在意大利呢。
在普拉托当地意大利人的街区,人是很少的,经常的一条街上零星的几个人。店铺,也就是看起来无精打采的可有可无的开着,非常的冷清,感觉好像这个城里没啥人似的。但是,跨过路口,一到唐人街,那人就瞬间多了起来,嘈嘈杂杂,热闹非凡。马路边上,很多地方都是塑料袋,废纸,烟头。在墙上,垃圾桶上到处贴着小广告——学生妹,大波妹,温柔小美眉,双胞胎小女孩,清纯大漂亮,0后七朵金花……感觉比在国内更要放得开。在一些墙上,也是胡乱的画着各种租房信息和各种广告,显现出的就是国内挺旧的那种小县城的感觉。华人区和当地的街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常的不一样。
我不禁在想,中国人来到意大利之后,怎么没有入乡随俗呢。或者说,这两个群体,生活在一个城市几十年,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应该很容易的发生各种的文化交流、习俗的融合呢,是不是那里的中国人慢慢的更像意大利人,而周边的意大利人更像中国人了呢。看起来并没有,而且是几乎一点都没有。除了一少部分人在充当着中意之间的桥梁以外,大部分的国人在那里并不需要了解意大利的一切,因为他们的生活可以完全的依赖于华人社区。华人这个群体在普拉托,或者说在海外,就像是把油滴到了水里面,油和水并不会融合,油还是油,水还是水。两种文化,就是两种不相容的液体,即使有相容的,也是边缘上的一点点而已。
这唐人街上的景象和那边人们的言谈行为,彻底打破了我对海外华人高大上的初始印象,我知道了,他们与在国内的中国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如果说有一些区别,那就是海外的中国人比较恶劣,可能是常年在异国他乡的原因,可能是曾经吃了不少苦的原因,这个群体,很容易被激怒,相互之间很容易发生矛盾,偶尔的交谈,也让我感觉不到柔和。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欧洲从来不与华人接触,更不会交往。或许是我太偏激了,但事实状况就是如此。
再拓宽来说,两个族群要融合,应该就是挺难的吧。就像在天津,也是有韩国人的聚集区,也不容易看到大量的外国人融入到中国的社群里。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同,认知不同,真的很难打成一片。别的族群我也不是很了解,单就华人群体来说,他们并不会融合到欧洲的圈子里。欧洲人要想进入华人圈,更是不可能。有人告诉我,虽然到处都是华人社区,但是他们对华人的文化和习俗,一点都不了解。
那天走在唐人街上,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让我移民到这么一个华人区里工作生活,我的感觉会如何。说实话,目前来看我的感觉是,我真的不愿意。我在国内待着,远比在唐人街待着,舒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