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站在命运的分叉口时,无数次的犹疑不定。
01
小时候最喜欢做选择题。因为只有选择题,可以靠瞎猜得分,还不用写解题过程。
长大了却最讨厌做选择题,因为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前,关于未来的每一次选择,都至关重要。
02
高考结束后,我没有被心仪的专业录取,而是被调剂到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多年坚持的梦想瞬间破灭。
那个本该充满快乐的暑假,却被“我到底要不要去复读?”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笼罩。
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甘心。复读的念头一点点的占据我的脑海。但我却始终不敢下定决心。
因为复读的风险实在太大。如果再高考一次,还能考出如今的成绩吗?复读时的苦累和心理压力,还能承受得了吗?
我有一万个复读的念头,却也有一万个甘于现实的理由。
我纠结犹豫,以至于到最后也没能做出任何决定。只是选择了不作为,静等时间流逝。
像海面上漂浮的小舟, 任命运推搡安排,然后匆匆背起行囊,满怀遗憾的去往远方。
后来的日子里,我总在想,如果当时选择了复读,现在的我是不是在又一次的奋笔疾书,熬夜苦读后,去往了梦想中的学校,学到了想学的专业,成为了我曾梦想过的样子。
再后来心境慢慢不一样了,有时也会想,如果当时去决定了不去复读,那个漫长的暑假,也许会过的快乐无忧;进入大学后,也许能够打起精神来学好自己的专业。
03
其实无论当时的我选择了哪一条路,如今都不会留下遗憾。
因为曾认真的考虑过未来,所以问心无愧,不会后悔。
可笑的是,18岁那年的夏天,犹豫不定的我没能做出任何选择。最后只得满怀遗憾的背起行囊,去往所谓的远方。
要等多久才能明白,其实选择本身没有对错,走哪条路都有成功的希望。
比起放弃一条路,更可怕的是,你站在人生的分叉口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04
以前总喜欢和其他人说自己有“选择恐惧症”,以为这样就可以不用自己做决定,事事有别人替我选择。
后来才发现,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时,谁办法代替你做出任何决定。
你的人生,终究需要你自己掌握。
也许有许多人可以为你出谋划策,但真正下定决心时,能够依靠的,唯有你自己。
05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它好,是因为谁都可以获得成功,机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只要你能抓住它;它坏,是因为时代更新太快,在你还犹豫不决时,时代已经头也不回的抛下了你。
所以你看,在时代的快速更迭中,总有一些人能毫不犹豫的抓住机会,顺应潮流,勇敢的向前走。
Google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曾对桑德博格说过: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不要问它去哪儿,坐上去就可以了。
能坐上火箭的机会不多,所以呀,向前走,别犹豫。上去了,你就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