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在这个时代,张角利用部分医学原理普救广大人民收服人心,拉起了造反的序幕。但不是学医的都有野心,像华佗、吉平、于吉就没什么野心,反倒是医者仁心,只是救民。在小说中这三个人两个死于曹操之手,一个死于孙策之手,不得不令人惋惜。以下均从演义小说而出发,是架空历史的一家之言。

一、华佗死于曹操之手,演义借此烘托出曹操生性多疑的奸雄特征。
罗贯中为了描述出曹操生性多疑的奸雄特征,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大部分细节描述都只为了描述曹操多疑。曹操睡觉,仆人盖被子而被杀。曹操此举是为了防止他人近身谋害他,毕竟他当年也近身差点刺杀董卓,此一节历历在目,不得不防。而华佗为治曹操头痛之疾,为根治建议开头颅治疗,这一节引起了曹操的质疑,开头颅必死,于是认为华佗有刺杀之意,将华佗下狱斩首。

先不说东汉末年,就算是当代你说开头颅治病能保证活下来的概率都很小,现代社会谁敢去尝试?何况是东汉末年这种生产力落后的时代。细思极恐,华佗可能真的是来刺杀曹操的。一者演义中华佗曾为关羽刮骨疗伤,与关羽相交甚厚。关羽是什么人?是忠心于大汉的,他跟华佗交厚说明都是一类人,两人都对乱臣贼子深痛恶觉。很有可能华佗就是关羽密谋杀害曹操的关键一棋。

二、吉平死于曹操之手,不过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吉平是个宫廷医生,能进入宫廷的说明医疗水平是很高的。但就这么一个医生居然被政客利用,成了替罪羔羊。汉献帝在李傕郭汜之乱后流落各军阀之手,后辗转来到洛阳,这时候的曹操迎接天子,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许昌的天子虽然事事被曹操压制,但天下还是有自己的班底的,那就是国舅董承及一些忠于汉室的人如荀彧。董承身为国舅,眼见曹操威名日盛,把持朝政,肯定内心不服。于是发生了衣带诏事件。对政治十分敏感的刘备借南下征讨袁术的机会跑了,而吉平毒杀曹操失败,被严刑逼供并被杀,于是帝党一派被赶尽杀绝。

吉平只是被董承利用的角色罢了,董承这招真的很损也很低智商。一者刘备无兵,马腾在外,这两人起不到任何作用。二者其他人等都是翻不起浪的路人,要权没权要人没人。三者刺杀这种手段,曹操这种多疑的人,如何刺杀成功?难度极大。汉献帝有这种猪队友也是醉了,坑了吉平,也坑了董贵妃和肚子里的宝宝。

三、于吉死于孙策之手,成为孙策威吓江东的试验品。
孙策拿下江东之后,整个江东仍然是不平稳的,动乱时有发生。孙策的政策是高压镇压,屠杀的政策。当然这样的政策肯定有负面影响,肯定会有反抗,孙策也因此被刺杀身亡。于吉本是一名医士,救死扶伤,在当地已经获得神仙的美名,就连孙策的母亲都很崇拜这位活神仙。于吉的人望很高这就引起了孙策的嫉恨,与其说是嫉恨不如说是挑动了孙策的敏感神经。

在江东的高压政策下,孙策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对江东的绝对统治和威望,在这种形势下冒出来一个活神仙,威望还如此之高,这就招忌了。孙策就不得不杀此人。于吉这人坐在大家抬得椅子上招摇过市,其实也有傲慢的一面,如果狂妄而不低调行事,孙策怒斩于吉。
三名医士,本想学医救民济世,但在乱世之中,生存真难。一不小心就是人家的刀俎之肉,任人宰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