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系列(5):计划篇 重要和紧急

这里是【个人管理系列】文章的第五篇,上一篇介绍了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

我们将SMART原则展开谈一谈,今天谈其中一个点:Time-bound,即明确的截止日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老师在本周一布置了的作业,宣布下周一要交。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可以写作业!这真是太妙了!你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尽早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写完!很快啊,你开始动笔写作业了。但是你突然发现自己有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还有没懂的地方。于是你打算翻书复习,你花了一个晚上,把书上这一章的知识点用笔都划上了,该做笔记的地方也认认真真的做了笔记。可是一翻到作业,还是不会写。“唉,过两天上学习网站看看教程吧。”你这样安慰自己,沉沉睡去。

之后的几天里,你的生活被日常琐事堆满。各种学院活动、社团开会、七七八八的比赛,无不想占用你的每一分钟。作业的事,自然的被抛到了一边。到了周日,猛地想起来今天还有三科的作业要交!而你上次打开的网上学习视频还有一半没有看完。没办法了,只能先借舍友的作业“学习”一下。哦!原来上次困住我的题是这么写的。你恍然大悟,可是剩下的题已经没有时间自己思考了。只能一边看着题目,一边看着舍友的答案,经过一番“修饰”后,写到了自己的作业本上。最后紧赶慢赶,终于在23:55分交上了作业。“嘘——我可真是DDL极限挑战者,”你松了一口气,自嘲道“下次可一定要提前写完作业啊。”

我相信,“DDL是第一生产力”的事情一定在你身上或你周围发生过。

(此图是某一次班级作业提交人数随着时间变化的真实情况)

这一篇我们先讲破除的办法,下一篇我们分析背后的心理学知识。破除的办法其实很简单:“要事优先”

可能有很多同学已经了解了一些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将事情分成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然后根据对应的象限实施相应的策略......这里我们不赘述,而是提出一种更为简洁、更为有效的方法:“要事优先”。

这里我们把“紧急”和“重要”两个维度,简化为“重要”一个维度。

这是因为,当我们在为各种活动、各种社团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践行“紧急”这一个维度,并且也只是在做“紧急”的事。虽然我们可能都知道“四象限法则”,却早已把它抛在脑后,手头上有什么事就先做什么事,而忽略了事情的“重要”性。

而恰恰实际上,“重要”的事情才是我们应该最先处理的。因为我们需要从繁忙的事务中脱离出来,认真审视自己的繁忙,是在忙“(对自己)重要”的事情还是“紧急”的事情。

我们把“紧急”换一个词,叫“压力”。因为我们所忙的“紧急”,都是迫于一定的压力。换到压力这个词,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事情的本质。

“压力”总是偏向于内部的事务,偏向于已经发生的事而忽略未来;压力总是喜欢危机而忽视机遇,总是倾向于急功近利而对真正的现实世界视而不见,总是看重紧急事务而对关系重大的事务反应木然。

但是换过来呢?我们能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

“重要”更偏向于自己外部的世界,而不是将自己局限在生活琐碎之中。重要更偏向于未来,做更多的对未来有益、有利的事。重要更看重机会,而不只是看到困难;更偏爱现实世界,更关注对自己关系重大的事情。

如果是大学生,那么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先搞好学业,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一两种工作技能、社会技能。当你在为一些活动忙来忙去、甚至到了需要在课堂上修改某个活动的PPT的时候。你应该认真问问自己,自己的这些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在自己未来几十年的人生中算是“重要”?(这并不是说大学生应该放弃掉自己所有的课外活动,潜心学习。而是个人应该想清楚什么事情对自己来说更“重要”。)

如果是在职人士,也应该看看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是在忙公司/组织的某一项“紧急(但与组织任务无关)”的事,还是在忙开发新技术、新事业这些真正对于公司/组织的未来绩效更“重要”的事情。

最后,要做到“卓有成效”,就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的事和真正先做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后面会探讨“如何提高做事效率”的问题,欢迎关注。

(为了更加贴合读者的日常生活,原有的【个人管理系列】现更名为【个人成长系列】,作者不变,内容升级!欢迎追溯往期文章,阅读更多干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