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选择的痛苦

      没有选择痛苦,有了选择更痛苦。现代人似乎越来越多面对“选择的恐惧”和承担“选择的痛苦”。

      一事当前,左也好,右也不错,在反复权衡对比中,举棋不定、无法决断,既患得患失,又割舍不下。

      长时间处于纠结和痛苦状态,是很多人遇有很多选择需要决断时的真实写照。这其实反映了一个人取舍的态度,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踏上两条道路,开启多种生活模式。谁也无法保证你所选的这条路就能一帆风顺,就会前途无忧,就是坦途一片。

      要选择,就要承担风险,就有可能于千挑万选中走上后来证明是“最差”的那条路。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不会再给你重新开始、重新选择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只驴子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可以自由选择,但最后却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一堆而活活饿死了。这头驴子的名字叫“布里丹之驴”,寓指一种由“不确定性”和“过量的选项”造成的“选择决策能力的丧失”。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自身没有明确的把握感,就会很容易迷失于“一切皆有可能”的幻觉中,从而在众多的选择面前犹豫否决、烦躁不已,甚至造成极大痛苦。

      就算勉强作出选择,也会为可能失去的机会而感到焦虑:也许另外一堆干草会更美味呢?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和这头驴子一样,选择越多反而越难以定下决心,区别在于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我们希望自己所做的选择,是所有选项中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实际情况从来都达不到这样的目标。社会越发展,选择也将越多,而人的理智却是脆弱的和有限的。

      所以,要节制需求,保持合理期待,接受缺憾,做一个对“还不错”的选项感到满意,而不是追求绝对“最佳”的人。

      选择还算满意的并专注和坚持下去,不为舍弃的选项感到沮丧或懊悔。

      要相信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获得差不多程度的价值感,也同样都会留有一定程度的遗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