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很想写文章,但是总觉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任何逻辑,感觉软绵绵的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文章的结构和框架很重要。只有文章的结构清晰,读者才能跟到作者的思路,才能快速的提起需要的信息。只有文章结构清晰,才能让文章有血有肉,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四种常用的文章写作结构,如果你掌握了这些结构,在写作的过程中直接套用这些结构就可以了。
01 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是我们最常见和最熟悉的写作结构,也是对很多文章都适用的结构。总分总是三段式结构。也是符合人体记忆的结构。
文章在开头阐述主题,表明总论点;中间部分阐述论点或者讲故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结尾再呼应开头,升华主题。在分的部分,根据不同的素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果素材之间是并列关系,就用并列框架,如并列讲三个故事。如果是递进关系,那就要理清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个先写,那个后写,不能颠倒了顺序,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素材是正反对比关系,就用对比结构,如想写正面素材,再写反面素材。
这就是总分总的方式来写一篇文章,读者会对文章主题和结论印象深刻。因为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强调。
02 并列式/清单
这种结构跟我们列清单一样,一条一条列出来。它的特点是每个观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都是各自独立的,没有轻重之分,他们共同作用,共同为主题服务。
并列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我们在文中也用的很多。写作的时候列出你的主题,然后找几个并列的观点,分成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用故事和道理进行叙述最后结尾进行升华,这样就成了一篇并列式的文章。
要注意的是,你在论证每个小部分的时候,最好进行一下对比,用了正面的例子,也要用一下反面的例子,这样会让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
03 递进式结构
文章的内容层层递进,一层一层的深入。相对来说递进式结构还是比较难的一种写作结构。这种结构需要作者的思考更有深度和见解更加能够让人信服,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基本功和思考力。尤其是在观点的论证上,要层层深入到核心,像剥洋葱一样,作的论证也要非常有力,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观点,都要围绕主题的观点展开。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正反结合,产生一种对比效果。最后在结尾部分进行升华,让读者读完之后非常有共鸣。递进关系,层层思考,层层深入,引导着读者走进作者的思维里。这样才能写出层层递进的文章。
04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SQA结构
这种结构也是自媒体文章常用的结构,我们通常所说的干货文就用这种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SQA分别是情景、问题、解答。因此这种结构的文章开头用一个具体的场景切入,然后提出引起这种情景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出明确的建议。SQA结构写之章逻辑很清楚,作者思路也很清晰,读者也能一目了然。但这种结构对作者要求也比较高,要求作者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且提出的措施要与分析的原因相对应。建议日常多读书,尤其是和自己写作领域相关的书,可以扩大自己的认知和视野,从书中找到原因和措施。
此类文章忌:提出的措施假、大、空,没有具体的针对性,分析原因也比较空洞。因为这样会显得文章不实用,没有深度。
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结构开始写作有深度的,并且结构清晰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