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年10月16日 16:00-17:00 1小时
阅读书本:《苏菲的世界》 作家出版社
阅读目标:通过书籍简单哲学入门,跟着主人公苏菲上一堂哲学基础课。
阅读方法:检视阅读,部分精读
阅读数量: P132-P178
阅读笔记:
从公元前第四世纪末亚里士多德时期,一直到公元四百年左右中世纪初期的这一段时期,希腊的文恶化与其语言扮演了主导的角色。这个时期中,哲学家们关心的乃是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致这种幸福。书中提到了四个学派:
犬儒学派:犬儒学派者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如丰裕的物质、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健壮的身体——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同时,由于幸福不是由这类福祉构成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致幸福,更重要的是,一旦获得了这种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犬儒学派相信,人们毋需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因生老病死而可恼,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而让自己活受罪。于是,到了今天,“犬儒主义”这些名词的意思变成是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为。
斯多葛学派:犬儒学派促进了斯多葛学派的发展。后者在公元三百年左右兴起于雅典。它的创始人是季诺(Zeno)。斯多葛派人士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小宇宙”乃是“大宇宙”的缩影。他们因此相信宇宙间有公理存在,亦即所谓“神明的法律”。由此一神明法律是建立在亘古长存的人类理性与宇宙理性之上,因此不会随时空而改变。在这方面,斯多葛学派的主张与苏格拉底相同。斯多葛学派认为,全体人类都收到神明法律的管辖。在他们眼中,当时各国的法律条文只不过是模仿大自然法则的一些不完美法条罢了。除了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之外,也不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任何冲突。他们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一元论)。他们还强调,所有的自然现象,如生病与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变的法则罢了,因此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
伊比鸠鲁学派:伊比鸠鲁学派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乐趣时,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一次吃200块巧克力。伊比鸠鲁学派相信在追求较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烈的快乐。所谓“乐趣”并不一定指感官上的快乐。我们若要活的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伊比鲁鸠以他所谓的“四种草药”来总结他的哲学:“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而对于政治或团体生活并不感兴趣。
新柏拉图哲学:代表人物普罗汀。他认为世界横跨两极。一段是他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亮光。不过,普罗汀的观点是:这个黑暗世界其实并不存在,他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世间存在的只有上帝。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终至于熄灭一样,世间也有一个角落是神圣之光无法普照的。根据普罗汀的说法,灵魂受到此一神圣之光的照耀,而物质则位于并不真正存在的黑暗世界,至于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射。最靠近上帝的还是我们的灵魂。唯有在灵魂中,我们才能与生命的伟大与神秘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