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记得是在一种什么机缘巧合情况下接触到的简书,但是很清楚的记得,在很大概地浏览了一下网页之后便马上进行了注册并手机下载了APP。毫不犹豫的昵称了“乘风律次方”,“乘风”及“我欲乘风”都是早年混迹网络的名号,律师职业的缘故,后来又注册了“律次方”。
注册之后,迫不及待的发了第一篇文章,这是一篇冲着每天500字就可签约作者的想法而即兴写出来的文章,效果如同所料,阅读人数少之又少。但是没有关系,这并没有打击到我,因为我还不知道粉丝数量跟点赞数量与签约作者的关系。反而,因为这篇文章被“每天500字”专题收录了而兴奋着,事实上,后来才知道这个专题只要有投稿,就会被收录。
在某一天的早上,我打开微信听完了“三公子”一个关于理财的讲座。在去单位的公交车上,拿着手机在简书APP上写了一篇听课笔记《听课笔记1:毕业后五年如何收获人生第一个百万》,结合听课内容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就这样发出来了。写完一看已经超过1000字了,于是投了“每天1000字”的专题,以及“首页投稿”,虽然当时只知道每天1000字是比每天500字在字数上有进步了,当时还不知道“首页投稿”通不通过有什么影响。后来首页通过了,中午的时候,手机一直有提示音,刷新一看知道了那是在涨粉,是在收获点赞。心理美滋滋的,然后才仔细查看了首页投稿的“须知”。
这次的首页投稿的意外通过,却是我继续写字的催进剂,激励着我加快学习,尽快投稿。如今,简书的写字不仅仅是通过投稿首页涨粉获赞,更是勉励自己去探索如何高效学习、高效笔记、高效写作、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分享回馈等等;如今我也能逼成自己在一天之中读完一本书,完成一篇笔记《读书笔记2:那些聪明人所用的笔记方法》。
不到简书来,我可能到现在还没写一篇随笔或者笔记;可能还不会切身感知到那些牛气的斜杠青年依然还在那么努力,然后勉励自己向他们看齐;可能我到现在还没看完今年的第5本课外书籍,在这个即将过去的5月看完本月的第3本。
很多时候,我们的开始或许并没有深思熟虑,全凭一时兴起。但是,这又何妨?有兴致就好,喜欢了就开始去做。开始之后,我们收获的可能不只是先前的认知,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
或许在简书上,我们还能收获更多东西,只是现在还不能预知。倾心之至,兴趣之始,我们认真下去,意外之喜,就待不期而遇。
我在简书,收获至此,说说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