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用用中无用,
无功功里施功。
——宋·张伯端《西江月·四》
【释义】
看似“有用”的作为,在更高境界中实为无用;
看似“无功”的修行,却在无形中积累功德。
【引申】
世人总在"有用"处强求,却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真正的智者如大地承载万物却默然无声,江河滋养生灵却顺势而流。
放下功利心,方能在无用之处见真章,无功之时显大功。
02
腾空撒手乘风去,
回首人间不再来。
——元·祈志诚《遗世二首》
【释义】
诗人以“腾空撒手”喻超脱凡尘,乘风而去后,再无留恋人间。
【引申】
人生一场大梦,世事几度秋凉。
祈志诚以诗明志,展现道家超然物外的洒脱。
真正的修行,是斩断对尘世的留恋,
做到“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03
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知。
——唐·吕岩《百字碑》
【释义】
独自品尝那象征长生不老的仙酒,这份逍遥自在的境界,又有谁能真正理解知晓呢?
【引申】
实为阐释吕洞宾丹道思想,需结合道家内丹学说理解,
非字面饮酒,实指真气运转的修炼境界。
need-to-insert-img
04
若无十万岁,
作甚世间人。
——宋·薛道光《还丹复命篇·其十一》
【释义】
若不能参透长生之道,何苦困于人间浮沉?
道家以“十万岁”喻极致生命境界,强调唯有勘破生死、炼就金丹,方能超脱轮回。
【引申】
将内丹修炼的终极目标凝练为数字意象,突破《庄子》"八千岁为春"的想象边界,
展现道教超越生死的气魄。
05
大智闲闲,
放荡无拘,
任其自然。
——元·丘处机《沁园春》
【释义】
真正的智慧如同虚空般广博,行为处世如行云流水,既不刻意约束,也不盲目放纵。
【引申】
庄子 "游心于淡" 的逍遥哲学具象化表达,与现代 "松弛感" 生活理念不谋而合,揭示无为而治的处世智慧。
06
本是青灯不归客,
却因浊酒恋红尘。
【释义】
本应是超脱世外、与青灯古佛相伴的修行者,却因一壶浊酒流连人间烟火。
【引申】
道家的“入世”与“出世”矛盾,体现道法自然的辩证哲思:修真不必避世,浊酒亦可证道,恰如《悟真篇》"大隐市朝"的修行智慧。
07
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
卦不能算尽,畏天道无常。
【释义】
情感若陷执念,终会如幻梦破灭;
卦象纵可推演,难测天道玄机。
此句以占卜为喻,警示世人莫被情智所困,当存敬畏之心。
【引申】
暗合《庄子·齐物论》“大梦谁先觉”思想,融合《周易》“穷变通久”智慧。
亲密关系需留三分清醒,事业规划当存七分敬畏。
08
一粒金丹吞入腹,
始知我命不由天。
——宋·张伯端《悟真篇》
【释义】
金丹象征内丹修炼的终极成果,吞服后顿悟生命真谛,打破天命桎梏。
此句以炼丹为喻,强调修道者通过内修可超越生死轮回,实现生命自主。
【引申】
张伯端将《周易参同契》的丹道理论与禅宗心性论结合,提出“性命双修”的实践体系。
突破困境需内在觉醒,而非依赖外物。
09
有人问我长生法,
只种心田养此身。
——唐·吕岩《绝句》
【释义】
长生非靠外物,修心养性方为根本。“种心田”指通过存神观想培育先天炁机,
“养此身”强调性命双修不可偏废,批判外丹术的舍本逐末。
【引申】
反映晚唐道教修炼重心从外丹向内丹的转折,
与《钟吕传道集》的“真丹在心”说共同构成理论转型标志。
主张向内求道。
其实追求幸福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