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叶》文集里第 49 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今天看了一小段逻辑思维2016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的视频,大致了解了为什么这一节的主题叫做“时间的战场”,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人们对于时间的态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实,这种变化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早已开始了,那就是:2016年,大涨的不仅仅是房价,还有时间消费的成本。
远的我也记不太清楚了,近的就看看我自己从2016年国庆节开始,在业余时间的消费上发生了那些明显的变化吧。
第一、追剧和追起点小说的时间大幅减少,至少得砍掉了原有的90%以上,原因就是不敢看,因为有强迫症,如果开始追了,不追完就觉得事情没做完,难受,最近因为出了良心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周六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会看一两集,也算是给自己繁忙的一周,放松一下,奖励一下自己;
第二、没有进过电影院看什么所谓的大片,即使在家里的小米盒子上找片子看,也很少看所谓的新片,基本都是根据影评来挑些高分的来看,原因其实跟罗胖说的差不多,就是总觉得时间太少了,没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看几个小时的大片或者四五个小时长的跨年演唱会之类的长篇幅节目上,而且如果好看那也还值得,权当享受了,但如果不好看,这几个小时就真的打水漂了;
第三、从国庆开始了每日阅读,写读书笔记,后来又开始在简书日更一些杂七杂八的文章,每天除了花在日常工作上的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能做完这些也挺紧巴的了,所以就从各种地方抢时间和偷时间,甚至是买时间。
抢时间:中午时间有时候会用来完成当天的测试技术类学习,每晚十点到凌晨一点的时间,会用来做主题阅读和输出读书笔记,每天不管白天上班有多累,晚上加班到几点,都会基本保证这个时间,所以自己感觉就像在从稍瞬即逝的时间长河里抢时间一样。
偷时间:在平日项目不忙的时候,也会在八小时内挤出一两个小时去完成主题阅读和输出读书笔记的任务,或者是日更的任务,虽然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但因为在八小时内的办公室里,所以觉得像从老板手里偷时间一样。
买时间:之前一般都是在公司楼下买了早点坐在电脑前吃,或者在家吃好再出门去公司。但自从开始日更以后,一般都会固定在7点半就出门(9点才上班),大概8点之前到公司楼下的必胜客,买一份早餐,然后安安静静地挑选一个平时构思好的,或者有灵感的主题,完成当天的日更。虽然会多花一些钱在早餐上,天气不好时还包括了打车的钱,但可以因此换来适合写作的一个空间和一段时间,所以觉得像花钱买时间。
所以从自身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也不难看出,现如今,你不论是想做什么,产品也好,服务也行,工具也罢,如果想做好,那就都必须站在面向的对象角度去考虑,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增加产出。就像我平时在跟团队里的小伙伴讨论目标、计划或者某样方案时,我的思路其实就已经是从时间消费的成本出发了,比如:
你的这个优化方案是否考虑过要投入多少时间?能优化的度有多大?是否值得去做?
如果你能写一个自动检查配置是否正确的脚本,能帮助运营团队节省至少每月3个人日的成本。
如果你能采用Objiect Map + Keyword 这种模式去开发脚本的话,能够将之前串行的工作变为并行的,可以节约30%的时间,用于做其他的事情。
大家想一想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也早已经开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细微变化了,而变化的原因分析到最后,也许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那就是:时间消费的成本增加了。
作者简介:14 年测试经验 + 11 年项目管理经验 + 11 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