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对于书法而言,我是业余中的专业,因为我主业是政治教师,业余却酷爱书法并能教授孩子们写字,而且颇有些成绩和声望。
在书法界朋友看来,我却是专业中的业余,因为我并非科班出身且习帖不多、水平不高,虽然已是中硬协会员、市书协会员、全国规范字高级注册教师,却几乎不参加书协组织的活动。
对于以上两种截然相反但却是事实的评价,我都坦然接受,因此一方面竭尽心力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尽可能地不断提高书艺。
提到正式走上写作之路,当从下载简书这一创作软件几个月后的今年3月份开始。因为刚刚成功举办了一次初中同学聚会,激情难抑,便用简书写了五千三百多字的篇幅回顾了其中令人感怀的时刻,赞美了厚重真纯的师生情、同窗情,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同学关系的看法。(《永远的六十一》https://www.jianshu.com/p/76401ee817c6)
想到这篇文章自己写得用心动情,主题也应该具有广泛意义,我便试着把它投到散文专题,很快就收到"加入专题"的通知。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自己的写作之路开启了!
此后,隔三岔五便写上一篇,以致成瘾。这样,便影响到自己对书法的研习。为了妥善处理研习书法和写作的关系,我便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一番思考和探究,写出了《写文章,本该就是与习书法交融在一起的》 (见https://www.jianshu.com/p/c76725edd7a5) , 表达了自己要走一条习书法和写文章相融合的发展之路的笼统观点。
怎么融合?当时我并不清晰,只是觉得写文章和习书法可以相辅相成,那就齐头并进吧!
可是写交章是一件极度烧脑、极度消耗的事儿,常常把我挤压得没有专门研习书法的时间。怎么办?
起初我的做法是,每写完一篇文章,便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上一幅关于标题的作品,然后拍成照片放在文章里。
后来应邀加入《谈写作·纸上电台》微信群后,每周收听一位大咖的写作分享,每每震撼于他们的读书之丰、用功之深、写作之精,便萌生了把自己的学书心得、教学体会写成干货类文章的专攻方向。这应该是自己一直苦苦寻觅的习书法和写文章相融合的最佳方案吧!
此时,暑期来临,整日忙于教授学生习字,闲余还想做些书法人必需的日课,所以此事就搁浅下来了。为了把日课和扩大影响力结合起来,我就精心选择一些内容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发到朋友圈,投到简书专题里。
朋友圈每日都有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的热情点赞与评论,尤其让我鼓舞的是这样一则评论:
任老师现在已成大师了。近日来,总觉您在彰显书法功力的同时还在启迪我们的心灵。所书每字便可帮人舒展心绪。
"大师",多么伟大崇高的名号,扣在我这个拙劣的学书者头上实在是一种玷污!但我想评论者是出于真心的,主要原因是我书写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她。
前些天突然发现自己往简书官方专题《书法》里投稿,几乎是同一时间就被录用,心里疑惑,便到专题首页查看,·竟然发现自己已成了二十二万多人关注的专题里的三十分之一-----不用审稿就可通过的推荐作者。
细想原因,并非我的书法作品有多好,大抵是沾了日日投稿以及文字内容好的光了。
由此我想到,能有这么喜人的收获,是坚持的力量加上文字的力量才成就了书写的力量。
书法人要想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打动人心的书法作品,除了研习技巧之外,还得在读书、写作上下点功夫,这样书技才不至于成为一种埋头临帖的狭隘、徒具形式的高迈、仅有匠心的深厚,它还应该成为鼓舞人心、启迪性灵、传递思想的有力武器。
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这一个月内虽然没有写成一篇关于学书体会和教学心得的文章,也没有多少遗憾的。
此外,书法人更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内心,才能潜心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中,更好地学习、吸收、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可是,现实世界的纷扰,诸如经济的负担、工作的压力、家事的缠身、人际的应酬、社会思潮的影响……都会搅扰得我们心绪难宁,写作无疑是我们安顿心灵的一个最佳方式。
更何况古之书法大家本身就是文章大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第二行书、第三行书的《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本身就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文章草稿,且有涂抹之处,但并不影响其成为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奉为圭皋的法书经典。概是因其显露出的化有法于无法的书写、深挚动人的文辞内容、至情至性的高尚灵魂深深震撼了千百年来无数人们的内心,才成就了他们书法史上的三座至今无人逾越的丰碑。
有感于此,更使我坚信,书法人要想更有所作为、更有所突破,是必须走上写作之路的。
当然,网络时代的写作是很少用笔书写的,但我相信,依靠写作的滋养,书法人的笔下会流动出除技法之外的更多摄人心魄甚至反映时代风貌的东西。这样,成为一代开宗立派大师的书法人或许会不期而然。
话有点扯大了,拉到现实中吧,书法的本质之一其实就是表情达意、书写文章的工具。回归到这个本质上,我们的书法人也许会有更广阔、更美好的前景。
我已走在了这条路上,尊敬的您愿意同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