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刻意练习46)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我们这里,清明节的重要性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要节日,很多远在他乡的人过年的时候不一定回来,但一定会在清明节这一天回来扫墓祭祖。清明扫墓,不仅仅是表达对先人的浓浓思念和真诚的敬意,也是对先人的感恩,同时也是让内心沉静下来使其“清明”。(清楚的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事、清楚的知道自己将要去做什么事。)

我们在扫墓的时候会准备一些纸钱、一瓶酒、一块煮熟的五花肉、还有一些先人喜欢吃的零食,将这些吃食供祭在先人的墓前,然后会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清除杂草培上新土,再折几根树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然后会将这些吃食带回家和家人共享。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我们各自都会和先人对话,诉说着心底的思念;诉说着往年的事件;诉说着不与世人道出的秘密以及对未来的愿望。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那一年老爸对爷爷说的话(老妈后来跟我说的):“老爹,这几年我经历了好多事情,前年七月份因大吐血,送至医院治疗被诊断为胃癌晚期时,大家都劝我放弃治疗,我当时在想,如果我真的放弃治疗了,我三个孩子怎么办?我的老婆怎么办?各种意外后果,我都不敢想象,起码因治疗还有一线生机,不治疗却是必死无疑的,当时顶着各方的压力决定上手术台我自己都害怕,后期的治疗,化疗简直生不如死………感谢当时的决定,现在的我才能这样站到你的坟前跟你说这些,愿你保佑我接下来要做的事,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这些话虽然是老妈转述给我听的,但是我知道,爸爸当初的决定是很不容易的,毕竟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在家里毫无经济条件下,向外借助一大笔钱来进行治疗是非常不容易的,但老爸知道他面对的是什么,他知道接下来要做的行为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哪怕死在手术台上他也不后悔。感谢父亲当时的决定,才会让我现在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父亲一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要做什么;可惜现在的我们,却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到底要做什么?

但愿我们每个人心中“常清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
    上善若水鱼阅读 4,383评论 0 0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
    MU心阅读 4,844评论 0 16
  •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清明的诗句很多。其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最为脍炙人口。阴雨纷纷,行人凄凄。清明节里...
    徐向明在简书阅读 7,222评论 6 15
  • 冷雨潇潇清明节 文 /鲁先圣 清明节是一个让人伤怀的节日,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去陵墓祭扫先人。唐代诗人杜牧的《...
    鲁先圣阅读 6,036评论 0 7
  • 6.8日客感悟:态度决定一切 ————————— 想干的事情就一定能干成,不想干的事情谁逼都没用,说的就是...
    张琪77阅读 1,1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