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什么事都管,发生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找到孩子的毛病。
我记得有一天,参加一个聚会的时候,有一个爸爸在一个活动现场,大概每隔5分钟爸爸就出来看一下,他在外面玩的孩子和几个其他小朋友玩得非常的开心的时候,总要把孩子骂一顿,不管孩子在做什么。我看完这个场景,觉得那个孩子非常的可怜。他的行为时时刻刻处于被否定的阶段,这个处境就非常像监狱里的犯人,无论你做什么事,监狱长都会认为你可能有坏的动机。
我想孩子内心一定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爱;他的感受一定是爸爸你一定是看我很不爽吧。
很多人管理企业也有同样的毛病,在公司里什么都管什么都做,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公司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人才大量的流失。留下的人都是为了迎合你的人。
他们经常要做的工作就是装给你看,你来公司装得好好的,离开后完全就换了一个样。
如果一个父母不懂得正确的方式来培养孩子,孩子大概也就装给你看吧。在这里我特别重要的建议是4个字叫抓大放小,再深度解释一下就叫大权在握,小权分散。
具体细节该怎么做呢?就是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要分类,我们每天都会观察孩子做出大量的行为。比如说在沙发上蹦蹦跳跳呀,大声喊叫,打架抠鼻子,咬指甲,收拾书包,洗碗等等。
有的属于不良行为,有的是让我们很高兴的行为,那么面对孩子这些行为呢,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凭着自己的感觉和情绪来处理,那么结果很可能对部分的行为关注太多,也可能对其他的行为关注不够。
那么如何对孩子不同的行为给予恰如其分的关注度,那我们就需要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来区分他们行为的分类,那么到底该如何分?
我们把孩子行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1种就叫烦人却不严重的行为,就让你感觉很烦,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的伤害。
第2种叫值得鼓励的行为。
第3种就是无法接受可容忍的行为,指的是那些你觉得没有那么严重,其实可以忽略的行为,比如说孩子坐不住板凳,比如说孩子有时候哼哼唧唧啊,其实我们都可以学会容忍一下,学会忽视一下。
因为有些行为之所以变得特别严重,就是因为父母在不停的关注,当我们不停要求孩子提醒的时候,其实也强化了它的负面行为。
第2类就是值得鼓励的,就是我们看到的都是鼓励的行为同时把它当场表达出来的时候,很多好的行为被强化同时延续下去。
当然特别重要的就是无法接受的行为,这就是你认为孩子的底线和原则,那这样的行为一般就需要建立规则,如何制定?
在无法接受的行为中,我们最好罗列出一些大问题,实际上是对无法接受的行为的分类。比如说我们把打人咬人乱吃东西,虐待小动物等归因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把乱发脾气大喊大叫,骂人,随地吐痰行为归结为粗鲁的语言和行为,把破坏玩具在墙上乱画的行为理解为搞破坏,那么这样我们在大问题里面就可以写出这三类,这样就非常方便,我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可以制定好分类别的三类行为。
首先看看烦人但不严重的行为,我们要学会有意识的去忽略他。我们真的值得鼓励的行为要花时间来训练,我们自己如何来给予孩子正向的鼓励。对于很多无法接受的行为,我们要学会应对和处理,做到让孩子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这些错误。
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行为,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将他的行为,从这三个大方面进行分类。当你学会分类和思考的时候,你的很多行为就处于冷静状态,这样孩子发生所有的事情的时候,你首先不是用情绪来指责,而更多要思考一下,这个思考的本身,就会让你处于非常冷静的人。
你需要考虑的观察有三个因素是,第1个就是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和发展特点是有关系,因为不同的年龄段,行为不太一样。也要考虑场合,比如说孩子在家里,在沙发上躺着和到公共场所占好几个沙发,其实之间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
分类之后,要全家统一思想。家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保持语言和行为上的一致性。
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并不容易,需要全家人的努力。
改变从现在开始,期待你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