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应科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其实并不是很想活。
今天一天过得不错吧?梦想是不是更远了?
年轻人嘛,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然后就去洗洗睡了。
“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就是自媒体人口中的、笔下的95后?
佛系的丧一代?
佛系,简单来说就是皈依我佛、看淡一切,不动怒、不吵架。“佛系”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表达一种“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心态”。 (搜狗百科)
其实,作为一位大叔,我一直很纳闷:
佛系人生,丧一代,
到底是80后的大叔别有用心的恶搞、诋毁90后呢?(正如形容70后的油腻不堪)
还是90后,乃至95后的自我解嘲呢?
我查了一下网络对“丧文化”的定义。
如果把“丧”定义为“反鸡汤”,我是非常认同的。“鸡汤很有营养”,7080后会好这一口,90后偏偏不吃这一套!
80后喜欢“小确幸”,喜欢在微信朋友圈晒福利,秀恩爱,文艺范十足地感慨生活当中的各种感动感恩。90后不屑一顾,偏不鸟你!
说起佛系、低欲望、垮掉、很丧,我想起了二战之后的美国,想起“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愤怒的一代”,可是那一代人并没有垮掉,时代也在迷惘中坚定前行,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依旧大踏步向前……
我们知道,在“麦卡锡主义”和“存在主义”人生哲学影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青年人摒弃了传统的伦理道德,选择另一种生存方式。
青年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身穿奇装异服、头留长发,满嘴粗话,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他们鄙视一切、否定一切,厌恶固定的工作、结婚和家庭生活。
他们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
他们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
但在这种沉沦中,他们又有激昂的一面,他们反对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讨厌机器文明。
可以说,他们是一批无政府主义的个人主义者,一批从自我出发、疯狂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年轻人。
美国有美国的“垮掉的一代”,中国也有。
在中国,曾几何时,1980年代出生的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自小被冠以“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没有理想和信仰,只追求物欲和安逸,如今他们却承上启下、勇做中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现如今,90后的第一批人已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新锐,成为明星。假以时日,95后的一部分人也会成长为社会精英。
我宁愿相信,90后“佛系”,并非是对生活的排斥。相反,恰恰是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的一种排忧解难、互相调侃的一种方式,一种称呼而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不必忧虑,90后有着属于这一代人独有的青春与激情!
谁说90后佛系不重要,重要的是,90后终将登上时代的舞台,有人星光熠熠,有人碌碌无为,也有人暗无天日……一如所有年代出生的人群。
谁不曾年轻过?谁不曾贫穷过?50后的王健林,60后的马云,70后的小马哥,80后的张邦鑫,谁的青春不迷茫?
所以,不要为明天的太阳担心!不要轻易给年轻一代贴标签!
不要给他们灌“鸡汤”,打鸡血了,他们不需要!也不要贴标签,“撕名牌”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