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三候
中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
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说的是春分日后,燕子飞回南方,下雨时天空打雷并发出闪电。
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走在乡间的小路,常能看见遍地菜花,青山绿水,是这个季节馈赠于我们的礼物。
春分时节,不要辜负这最美的春光。
春分后,日光渐渐明媚,万物随日月而动,燕子顺风而来。此时的天空,随春雨而至的,还有雷声和闪电,不由得人道一声,“好一个热闹的春天”。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春光无限好,莫负少年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
《春分》
苏醒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 春分 · 习俗 】
竖蛋
春分、秋分阴阳平分,这是春秋分“竖蛋”习俗的原因。每年春分,世界各地都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
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有时,大人们也会参与其中。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祭
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
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明、清两代,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正卯时,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送春牛
春分时,人们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犒劳耕牛,祭祀百鸟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 春分茶事|明前龙井春茶 】
春分时节,也是盛产春茶的日子。而此时全中国最美味的春茶,一定是狮峰山上的雨前龙井,就连汪曾祺都曾赞美:“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
【 春分花事|杏花春雨江南 】
在春分的夜里,成千上万的花随着细雨次第绽放。而数最动人,还是那一朵白杏花。苏东坡形容它:“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杏花在浅红的面容上略略的施了一层白色胭脂,飘逸清冷,曼妙勾人。此时宜摘上一两枝,搁置在家中,江南梦圆。
说起杏花春雨江南,现代人或许与之阔别已久。拥挤的地铁和朝九晚五的写字楼里找不到春天,我们一直苦苦追寻这个美丽的杏花烟雨梦。
朱自清曾在这样的日子里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红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