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开篇,我便对这还泪之说不解,报恩该还一世情不是,何以如此伤怀,要一世眼泪!莫不是人世的纠缠曲折将一个美好的开头酿成一杯不得已的苦酒,将邂逅和凝望谱写成一曲肝肠寸断的悲歌,而我们轻易略去了其中的千回百转,直接认为因着还泪,黛玉便要生生愁容满面,她的多愁善感是性格所至,不问根由。
细细看来,黛玉并非整日愁苦,她本该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只是后来,命运的萧瑟将她的晴朗一点一点蚕食攻占,剩下世人眼中弱柳拂风的样子。甚至后来,在她身上,我觉得悲伤和快乐本同一处。
1
在姑娘们结海棠社的时候,探春的别号是蕉下客,黛玉便玩笑说:“古人曾'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岂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可见黛玉的幽默和学识。我总认为她和姑娘们嬉戏玩闹时的样子才是真实的她,笑声如珠玉,活泼明媚,找不见苦痛悲寒的痕迹。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不过是她的保护色。况且书中“林黛玉素日昔猜忌,好弄小性儿。”这是从宝钗的视角所看。
她幼年丧母,而后丧父,无奈寄人篱下,紫鹃说:“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若没有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黛玉自己也说:“我是一无所用,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他们家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书中略去林如海去世后,黛玉独自面对人世风雨无常和变故的伤心无助,我们只从宝玉口中知:“了不得!想来这几日她不知哭得怎样呢!”她离开家的这几年,人们只知她在贾府依旧锦衣玉食,始终不解她为何时常独自垂泪,反说她敏感多愁。而林家本殷实,第二回有交代: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变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生在这样的家庭,定是幸福的。后来贾敏虽去,而林父对她更百般疼爱。在离家之际,从林如海口中获悉,送她去贾府实属无奈。她自幼多病,无兄弟姐妹扶持,此去好有个依傍。林如海本想让她有更多亲人的照应呵护。
而谁知这一去,便是从春尽走向无止境的冬,另一番天地里没有更多爱和温暖。而随着年月越酿越深的思念,却撑不起回航的船帆,这焉得教人不伤悲。大观园里的众姑娘皆有一个实实在在立于身后的家,他们一开始自然不解黛玉愁闷。
父亲的去世如晴天霹雳,她心上那一轮寄托的圆月坠落了。从此她就如断线不敌劲风暴的风筝,如离别了枝叶随风飘飞的花瓣,无着无落,无依无靠。在他人望月怀远,赋诗遥寄思乡情的时候,她只能空叹:“冷月葬花魂”。月光带不走深沉的思念和孤寂,反衬出蚀心的悲凉。面对人生的巨变和痛击,不陷入绝望已经是坚强。
贾府不是她心底的依托和归宿。她在府中的处境是冷雨敲窗,从王夫人对晴雯的态度,可见一二。美想至此,便不寒而栗,王夫人竟铁石心肠如此。那些婆子们更是攀高踩低,若不仔细,不计较,遭遇恐怕如迎春。我忍不住想,送宫花之时,表面上看她在为难下人,可谁会没由头地说“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定是那些婆子先前便对她有所怠慢。
若不是因为没有多少安全感,她怎会变得敏感而多愁。在患得患失之间,无奈她长了满身的刺,这刺对外界并无恶意却时常因此被世人误解。孤标傲世目无下尘也好,不可一世不近人情也罢,这些都只是被迫的她,黛玉只是用这样的方式把自己难耐的寒冷阻挡在外。如她有父母亲人的庇佑,那么多愁善感也只是因内心的柔软,悲伤不会侵入骨髓,不会演变成为我们看到的“常态”。
我从不敢深入去想林家的家产为何她一无所知一无所得,而若真的让贾府得了去,那她那些舅舅舅母便太过狠心。
2
命运给她的温情不多,但她都能珍视和感激。
在第四十五回,宝钗来探望黛玉,谈及黛玉病情,钗黛促膝交谈,黛玉对她放下了曾经的成见,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理藏奸。从前日 你说看杂书不好,又说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昔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今日。”后来,宝钗给她送来了上等燕窝和洁粉梅片雪花洋糖。她便深怀感激。
一缕温情便可以敲开的心门,是多孤寂。后来她又把宝琴视作亲姊妹,还要认薛姨妈做娘。宝玉为此还很疑惑。薛蟠从江南带来了她的家乡之物,她不免触物伤情,而后又忍辜负别人的一番好意,便话锋一转,要去找宝姐姐,说:“自家姐妹,这倒不必(道谢)。只是到她那边,薛大哥回来了,必然告诉她南边的古迹,我去听听,只当回了家乡一趟的。”
这里可以看出,她并不是悲观之人,亦不是不近人情。无意的“自家姐妹”一句,道尽她对脉脉温情的渴望。“只当回家乡一趟”,看似轻巧,却掩过多少辗转空虚落寂后强挺出来的坚韧。于我们而言,回不去便是回不去,“只当”连自欺都欺不过。
不止如此,她和紫鹃的情谊早就超越了主仆,是交心的朋友,紫鹃说林姑娘待她是极好的。她也很大方的教香菱作诗,还指点她作诗最要紧的是主意,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修饰,自是好的,要“不以辞害意”。
她很善解人意,只是害怕的太多;也不是不懂得收敛锋芒,如初入贾府那般事事小心以求万全,而是因为她内心深处知道,真心真情方是依靠,索性她自己也不在乎给外人留下什么映象。
湘云起初对她有误会,总是和宝姐姐一处,而后来莫不是知颦儿的好遂与她亲近了。七十六回,湘云还与她共卧而眠。
也因为这样,林黛玉的敏感,并不是因为自私,他的伤怀也不是自顾自怜的感叹,是一种求而不得转而推及万物,成了万千对生命的悲悯和关照。我们总说她敏感,那反过来问,是她太敏感还是我们太麻木!是她自寻烦恼惹忧愁,还是我们沉醉于一己幸福中而忽略了什么。
多少人对于自己之外的痛苦莫名不解,大而化之,抛以漠然。有谁会轻声细问:“有美一人,伤之如何”,或思念,或感怀,或追悔.. ...人类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和猛然袭来的悲伤爬上眉头奔流涌动在心,冻结了笑意,让人不禁泪雨如注泣似滂沱。眼泪不是矫情和脆弱,是被遗忘的深情。
她的这种深情不只局限在《牡丹亭》中的男女之爱,不囿限于谁人谁事,它是人性的极致和回归。红尘飘摇,若没有心疼,那快乐也就没了。
真正的坚强不是冰冷,也不是要化身超人万夫莫敌,它更是如水的柔软和润泽。外界的暴风骤雨没有让她溃烂或发霉,反而为她映照出世间生命的本真。她自问怪奴底事倍伤神,阻挡不了风雨,进而不忍践踏,悉心呵护。这是不是敏感多愁,是善良。
生命,质本洁来。爱你如初,却不知如何把你守护。这是她的忧愁,也是她的快乐。而快乐转瞬即逝,昨日莺歌燕舞斗酒赋诗,今日四散漂泊难寻觅,余千愁万绪,无尽悲歌,以泪写尽。
英雄的史诗是血祭的淋漓悲壮,而至情至性之人则轻拢慢捻要把诗行揉进你的心跳和呼吸,是字,是血肉,我已经分不清。生命意义何为,栖所何处!我想,花魂鸟魂,落入有心人盈盈目光的那一瞬间便是永恒,便是得所归依。花落人去,此刻,我来让你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