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启蒙老师孟银花
杨惠卿
电视上,播放着纪念第33个教师节的文艺节目,台下坐着众多年高望重的老师,听着电视上歌唱家、艺术家等名人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我的脑海里也又一次闪现出我的启蒙老师孟银花。
我没有像现在的孩子们那样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孟银花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是我走进知识海洋和人生征途的第一个引路人。我记不得是哪位大师说过,在人的一生中,第一次是对你影响最深的。我的一生虽说上学的机会不多,但经过的老师也不在少数,但启蒙老师孟银花则是影响我一生的重要人数之一。半个世纪过去了,孟老师那英姿飒爽的身姿,教我们学习敬礼的样子,直到今天还在历历在目,就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
我上小学是在原山西省雁北地区平鲁县下面高完全小学校。和现在学校老师跟班教学不一样,孟老师只教了我一年。但这短短的300天,孟老师就像烙印一样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孟老师是我接触到的除我妈妈外的第一个女性,教会了我知识、唱歌、手工、劳动及为人处事等妈妈不能给的东西,使刚走出家门的我一下就开阔了眼界,“啊,外面的东西真美好,孟老师知道的事真多!”让我对孟老师有一种神圣的敬佩和依赖。
她是一个慈祥的妈妈,用温柔的爱心呵护着自己的学生。当时我们上学可以说是什么都不知道,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孟老师就一个一个把他们引到自己的座位上;有的同学一进教室就哭,孟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哄着、逗着他们,还有的同学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尿、拉在裤子里是常有的事。上学的第一个学期,为学生们处理屎尿是孟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不管怎样脏,孟老师都没有责怪过孩子们,都是那样认真地给孩子们处理。当时也没有卫生纸,更没有尿不湿一类的,为了给孩子们处理屎尿,孟老师经常到高年级班里收集学生们用过的旧本子,放在教室里以便急用。以至于有的学生们干脆就叫起了“孟妈妈”。
她是一个辛勤的园丁,用自己渊博的知识为同学铺开了一条通往社会的大道。当时,我们学的课本比较死板,先是拼音字母,然后才是汉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为了让孩子们尽早了解社会知识,孟老师就边教拼音,边教汉字,同时结合汉字给我们讲解有关的知识,使我们知道了,日就是太阳能发光,是世界一切的动力源泉。田能种地,我们吃的粮食全部是在田地里长出来的,而且种庄稼是件非常劳累的活,要我们注意节约粮食,等等。特别是孟老师教育我们的“好好学习知识技术,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坐在安静的教室里读书写字,是我们的幸福”的教导,永远激励着我,感染着我。不仅如此,还教我们唱歌,教我们做手工,还带我们上山挖药材,卖到供销社换成铅笔发给我们。让我们这些不懂世事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
她是一个称职的导师,用自己的言行教导同学们文明礼貌、宽容解理和尊重和谐。我记得十分清楚,我们到学校上的第一节课不是认字写字,而是孟老师亲自示范教我们遇到长辈和老师时,怎样避路相让,举手敬礼,给我们说了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道理。还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帮助同学整理衣服,收拾文具,当同学有困难时要及时帮助等,使我们这些萍水相逢的孩子们就像亲兄妹一样相处。说也奇怪,我们一个班的60多个孩子,相处的一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吵过架。
她是一个可信的朋友,用自己的爱心在同学们心里树立起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人师表的楷模。由于我们是第一次走出家门,什么事也不懂。说起来也就是苯,新发下来的书。用不了几天就把两个角卷起来了,书也成了个半圆的了。孟老师一方面教我们学习包书皮,一方面帮助同学们把书弄平了。而我则是最费书的一个了。人家的书能念一个学期,而我的书是学一页撕一页连半个学期用不了就没有了,孟老师只好把她的教课书给了我。我的作业本也是用一页撕一页,到了最后连一张纸也没有了。回家向妈妈要本子,妈妈以为我把本子撕的玩了就不给。孟老师专门陪我回家和妈妈说明了情况,从此后,我妈就把买本子的钱给了孟老师,只要本子用完了就及时给我新的。不光是我,全班同学都是这样,只是是学生的事,孟老师都不辞辛苦地操劳,而且脸上永远都挂着那面让人感到十分温馨的笑容。这个笑容直到今天,我都牢牢印在我们脑海里,温暖着我的心。
由于我搬迁回朔县老家,刚读完一年级就离开了孟老师,但心里一直非常想念。也是我们有缘,就在十多年后,我和孟老师在火车上邂逅相遇。那是1975年夏季的一天,我坐火车到大同市出差办事,那时我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在朔县大夫庄公社当支部教员。上车一进车门我就看到对面座位上坐着一位特别精干的中年妇女。走进车厢感觉特别眼熟,我就特意坐在对面,定神一看不由我就喊出声来,“啊,是孟老师”。坐在对面的孟老师也一下就认出我来了:“你是杨……”。我连忙回答“是,是,是。孟老师您好。”说着,我紧走几步急忙向前双手不顾一切地捉住孟老师的手,止不住激动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孟老师也动情了,双眼眶红了含着泪水,一边用手给我擦着泪水,一边还像十多前那样慢言细雨地安慰着我。一路上,我们师徒俩就像娘俩一样,拉家常,谈学习,谈工作。听说我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孟老师特别高兴。由于在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在校时间只有9年,五年小学,二年中学,二年高中,而且学习的环境也不稳定,学习的课程也不齐全。所以,孟老师特别嘱咐我要利用工作机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多学一些我国古代的精华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工作中要向老师傅们学习工作方法,锻炼自己。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到了大同,分手时我们还一再约定以后多联系。但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孟老师的消息。
就在前几天,一个同事说起孟银花的老师是他的亲戚。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激动了好几天。终于又打听到我敬爱的老师的消息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老人家的手机号,不能联系到她老人家,让我十分欣慰的是,老人家虽然年愈八旬,但身体特别硬朗。在这里,我只能用一副拙联表达我的心意,并祝愿孟老师健康长寿:
热而不炎温而不静老师宜为天下楷
爱之弥甘严之弥明先生堪称万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