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宝他爸(以后都直接称他“林先生”哈)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每天7点钟不到就出门,直到晚上7:30左右才能回家,去年的龙宝似乎对于爸爸每天的早出晚归习以为常,不会记挂更不会想念,但这两个月以来刚刚过完四周岁生日的他,明显对爸爸的依恋呈螺旋状上升,每天早上起床会找爸爸,听到爸爸已经出门了的答复会有些失落;每天晚上会主动找爸爸聊天,和爸爸聊今天的所见所闻,即使到了睡觉时间,爸爸如果还没有回家,也会撑着瞌睡不已的状态死扛着等爸爸回来……当妈的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儿子开始进入性别认同啦,为娘转为幕后、退居二线的大好时光终于到来啦~
但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看到了大部分家庭里都出现过甚至经常出现的画面:龙宝每天追问的问题之一便是“爸爸,你给我买的XX玩具什么时候到呀?”“爸爸,我的XX玩具坏了,你再给我买一个吧”“爸爸,我也想要一个像谁那样的玩具”……而林先生也总能隔三差五地给龙宝一些惊喜,给买个超级百变遥控警车机器人、仿真可驾驶小汽车……昨晚给买的竟然是标注着14岁以上适玩的电脑版小型无人遥控机,结果可想而知——龙宝今天傍晚才玩了一次就因为不会操作导致“坠机”,看着摔变形的小飞机,龙宝不甘心地遥控着它,直到爸爸晚上回到家,他依偎在林先生怀里央求着再给他买一架无人遥控机。而此时的林先生,正大口大口地扒着饭,对于龙宝在一旁声色并茂地说着傍晚拿着无人机在楼下和小伙伴们怎么玩耍,又是怎么把它坠亡的的经过只是哦、嗯、啊地回应着,最后说道“好,爸爸过段时间再给你买一架更大的!”
听闻至此,再想想今天中午龙宝拆开包裹举起无人遥控机时对我说的那句话“妈妈,我不爱你了,我只爱爸爸,因为爸爸会给我买玩具”,坐在一旁的我决定今晚要和林先生来一次促膝长谈:到底什么才是给孩子更好的爱?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童年里——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父亲的陪伴,随着孩子的一天天成长,父爱的分量越来越不可或缺!然而,现在这种原本最平常不过的方式却要么被我们应酬于各种社交人际的所淡忘、要么被“我要努力赚更多的钱,让我的孩子过上更富足生活”所绑架,要么被一个叫做手机、叫做网络、叫做资讯的“妖怪”抓走了。快节奏的社会时代、扑面而来的工作压力、柴米油盐的生活实际,让我们主动或被动地变得浮躁,就连在育儿这事儿上也不例外,总想着今儿给孩子买点啥好吃好穿的,明儿给孩子再来个新奇高档的玩具,在不断地给孩子视听与味觉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灵,忽略了在这片净土上播撒下更多爱己与爱人的种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享誉世界,当一个人的温饱冷暖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会向诸如安全感、爱、尊重、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要发展。而我们却或因愧疚、或因虚荣、或因自我地不断填充着孩子关于温饱冷暖的基本需要,以至于孩子要么麻木、要么物质欲望被扩张,守着一堆又一堆的高档玩具,打小活在电子产品和重口味食品的物质世界里,本应对世界、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与探索的心被磨灭,本应有着爸爸、妈妈同框的童年被各种冰冷的玩具、优质的吃穿取代……
没有最好的爱,只有更好的爱!陪伴,是最廉价也是最奢侈的爱。因为不需要付费,我们想给就给得起,所以它廉价;因为我们常常只是陪着却忘了伴,没有温度,所以它奢侈。正如纪伯伦的诗所写“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我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光和孩子真正乐意我们陪伴的时光,真的屈指可数。在这段彼此定会终生难忘的生命时光里,请放下我们的手机、放下我们的IPAD,请收回大千世界里看不尽的目光、放慢匆匆的脚步,请打开你的心扉、打开你的耳朵,从明天开始多用手爱抚我们的孩子,多和孩子进行目光的接触与交流,多带着孩子回到大自然里,多用心倾听孩子的言语与心声!
文末,附上纪伯伦的那首诗,与大家共勉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