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早起,杭州的天啊,从没像今天这样阴翳过。
昨天公众人物姚贝娜去世了,四处热议,一直不关心新闻的我都去了解了一下。她是病逝的。
今天早上醒来,很快得知浙江大学一名学生跳楼自杀了。就在旁边的那栋宿舍楼,我们班大部分男生住的地方。我赶紧打电话给一个同学,他没接,我直接跃起来披上衣服就冲去了实验室,一个同学已经到那里了,我问他了解了情况,不是我们班的,稍稍舒了一口气。
是一名大一同学,不知道是哪个班的,是不是我做学长组带的那些男孩子中的一个。
我无意去探讨他,去评论他。有人说是失恋,有人说是考试压力太大怕挂科。如此粗暴地去谈论一个人的死亡让我无法接受。我也感到难过,但是既然他选择了死亡,而我们还活着,那么他必然经受着某些你从没经受过的,请尊重他。我坚持认为没在自杀边缘走过的人没资格对此发表观点。所谓“没有过不去的槛”之类的话只是活着的人拿来励志的,事实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实就有过不去的槛,那位学弟就遇到了不是么。励志并没有错,但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确实有可能过不去的槛,让人们做好准备才是更好的。
我又想起元旦上海外滩的事件,当时一个高中的浙大同学正在那里,手机没电失联了,也是让大家捏了一把汗,后来她是没事了,可是外滩上的那些尸体仍旧让人无言,很多都是学生,有一名就是浙大的,复旦的也有。当时学校里正有一场关于波兹曼的《娱乐至死》的讨论,不想竟一语成谶。这是值得思考的。
不去八卦学弟自杀的主观因素,然而客观因素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学校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入学的时候要求每个同学做个不痛不痒的心理测试,后续呢?可不可以做数据分析对特定人群开展定期的相关工作?我们的辅导员都是超级大好人,我深有体会,可是好几百人配备一个辅导员就算辅导员人再好又能起多大作用?客观的讲,学校有做一些心理辅导的工作,但是都是被动的,而真正心里有一些问题的有多少会主动去寻求心理咨询?这些也都是值得去想的。
加缪说“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好吧,那么请你问问自己——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你到现在都没有自杀,是什么在阻止你?那种阻止你自杀的东西,简言之,你现在生活的意义是否值得你长期坚持下去,它是否足够坚定以至于能帮你抵挡一些极端情况下轻生的念头?举例来说,恋爱时如果你真切地感受到对方就是你的全世界,如果没有对方你将不知所措,那么很遗憾,一旦失恋,很可能你就没法抵挡自杀的念头,而失恋实在是太容易发生的事情。所以你需要寻找新的理由来阻止潜在的自杀念头,比如美食。美食是很好的东西,想一想大餐一顿就能让自己活下来就会觉得是一件妙事。当然,美食也可能造成肥胖等问题,所以大概需要更强的力量。至于那是什么,这是我还没想明白的,也是哲学家们上下求索的。
你有想过吗,目前你生活的意义所在在极端情况能阻止你自杀的念头吗?这是个人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别空想,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会非常艰难,不过我想你得有这个意识才行。
关于生命与死亡,值得去想的问题很多,而对于逝者,我建议我们最好保持沉默。一定要说些什么的话,千万注意自己的言论,不要造成二次伤害——别忘了他的父母目前正置于非常危险的极端情况。别做网络暴民了。
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前行。加油,活着真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