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舒适区【08.01.2018】

最近得到上新的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让我受益匪浅,其中一篇讲的了舒适区。

舒适区的本质:熟悉的应对方式

我们所认为的舒适区,无非就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做熟悉的事情。比如说某个人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老爸老妈为他准备了车子房子。他找了一分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生活特别稳定,于是,他就这么过一辈子,不愿再外出折腾,这是我原先认为的舒适区。

但事实上,舒适区并不一定舒适。

电影《肖生克救赎》中的老布,在监狱中待了50年,这几乎是人的一辈子,当老布得知自己即将被释放时,非常恐慌,甚至想通过杀人而让自己再次入狱。

监狱一定不是什么舒适的地方,但老布在里面待了50年,他已经熟悉里面的一切,相比外面未知的世界,监狱就是老布的舒适区。

舒适区并不一定是熟悉的环境

有人觉得:“世界那么大,我应该多出去走走”,于是背着包出游了,多出去见见世面总归是好的。但如果环境变了,而自己应对环境的方式没变,即使走遍了世界,回来之后还是原来那个自己。

比如:有一些人觉得工作不适合他,想换个环境,于是跳槽去另外一个单位,跳到另一个单位之后又不满意,于是又跳槽去另一个单位,如此循环。频繁跳槽虽然改变了工作环境,但如果他应对工作的方式不改变,他仍然没有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是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舒适区就意味着改变应对环境的方式。

处理生活中难题是应对环境的方式,而心理舒适区是我们应对环境的一种方式。心理舒适区并不舒适,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依然固执在舒适区呢?因为舒适区可以带来掌控感,而且,越焦虑越需要这种掌控感。拿我自己举例。

学习java的这7个月是我有史以来最焦虑的7个月,不过,在这七个月来,我也找到了我的舒适区:“不停地敲代码,不停地学习”。

看看电影,玩玩游戏,出去逛逛,对大部分来说是舒适区,但对于我来说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掌控感,我只有拼命的学习,越不休息,效率越低,效率越低越拼命学习,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时,即便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了,我依然还坚持敲代码,为什么?因为不停的学习可以缓解我的焦虑,以至于每当周末休息,我都感觉缺少什么,想在明白了,每当我周末休息时,我缺乏了对生活的掌控感,这加重了我的焦虑感。

舒适区并不是熟悉的环境,也并不一定舒适,舒适区是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此外,停留在舒适区可以带来更多的掌控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机票和天气 年前去了趟美国,北京到旧金山。由于主要是去叔叔家探亲散心,几乎没有安排观光,就想着要不在路上做点文章,...
    安布的英国时间阅读 1,022评论 0 1
  • 我是若水,簡書的新成員哦!我從小就體弱多病,而且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營養完全跟不上,後來上學隨著知識的增多,慢慢懂得怎...
    白若水阅读 189评论 3 2
  • 背景 最近有一个需求,需要手动的去缓存cookie,然后启动APP的时候设置缓存过的cookie,项目网络框架用的...
    莫云溪阅读 1,893评论 2 2
  • 倒退的样子 找到那个讨厌的自己 你想活的比以前好? 你需要辛苦的爬山,你愿意吗? 冬日游泳,在接触到那个游泳池的水...
    大熊律师阅读 25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