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魅力
《奇葩说》第五季,一共38个辩题,涵盖亲情、爱情、人生、工作……不论是哪类辩题,本季的新导师薛兆丰竟都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犀利独特的观点和分析。
经济学,真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能够对人类的各种情感、社会各种现象做出解释?带着这个疑问,我拜读了薛教授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和曼昆的《经济学基础》。
我的愿望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具备经济学的思维。
不可否认,薛兆丰的书确实让我体会到了的经济学的魅力,而曼昆的《经济学基础》更是经典教材级别的佳作。
经济学的意义
很多人对经济学都有很大的误解,认为只有经常需要和钱打交道的人才需要懂经济学,实际上经济学远远不止研究和钱有关的事物。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更理性地做出决策。
经济学的基础
经济学的大厦构建在“稀缺”的基础上,稀缺不仅仅指自然资源,我们的时间,我们的情感都是稀缺的。稀缺意味着我们必须更有效率更合理地支配管理争取自己或者他人的资源,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看的见的付出和成本,那些看不见的或者没发生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关注。
经济学的原理
曼昆在他的书中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基本涵盖了经济学所研究的内容,本文只讨论其中和个人相关的部分内容,和社会及政府相关的暂不讨论。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既然资源总是稀缺的,也就意味着几乎没有人能得到所有满足自己欲望的资源。因此,不管是穷人、富人、男人、女人……都面临着权衡取舍,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做着选择。
然而,总有一些天真的观点认为亲情、教育、信任这些是“无价之宝”是不可替代的,甚至不承认这些是资源。比如总有人反对学区房的价格不应该这么昂贵,教育应该达到人人平等,诚然通过科技手段我们的确有望在未来达到这一目标,但是在目前教育资源仍处于稀缺状态的情况下,我们总需要付出一些代价才能得到它,而金钱相对来说是衡量这个代价的最有效媒介。难道靠排队?靠摇号?靠关系?
我们大可大方地把我们的所拥有的一切都看成是资源甚至是商品,打破了这点思维枷锁,你也就能更理性更客观地看待社会、国家、个人所作出的种种抉择。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这是经济学对我的思维冲击最大的观点。这句话相当拗口,但理解了它,绝对会刷新你的三观。
举个例子,你在北京一环内有一间门面房,你决定用它开一间奶茶店,你花了三个月时间装修、招人最后开业,请问你的成本是多少?正常人都会计算,房租0+人工费+材料费+装修费,这些属于显性成本,还有些隐性成本比如你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就是你所花的所有成本了吗?
经济学告诉我们,并不是,成本不仅仅需要考量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已经发生的和并未发生的同样需要被考虑在内。以上面例子为例,确实这家门面房是你的资产你一毛钱房租都不用花。但是,你本可以把这间门面房租给别人开餐厅或者服装店……在这众多可能性中别人愿意付出的最大价格才是你的成本,虽然这些都没发生,但是你本可以获得他们放弃开奶茶店,因此,这些放弃的东西才是你的全部成本。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你家楼下有两家超市,一家正在免费发放鸡蛋,一家正在免费发放钻石,都没有人排队,两样东西都唾手可得,但是你只能选择一家去领。如果全世界的鸡还没有灭绝正常情况下你应该选择去领钻石,但是去领钻石你一没付出任何金钱二几乎没付出任何时间,那获得这个钻石的成本为0?不,放弃的鸡蛋才是你的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效应很多人都听说过,解释起来很简单,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吃馒头,吃第一口馒头给你带来的收益要远大于吃了几个馒头吃饱后再吃一口的收益,因此你为每一口馒头愿意付出的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在做决策时也应该更多考虑边际量,比如只剩一周时间,你同时需要复习七门学科,假设你的时间并不够用,只能选择其中几门复习,毫无疑问你应该选择花同样时间可以提升最多分数的学科。
企业则更是如此,企业的价格甚至直接由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所决定,假设再多生产出这批商品的成本大于价格,企业就会停止生产,否则就会继续生产因为还有利润可赚,当然前提是还有资源能生产产品。
再比如经典的航空理论,假设飞机快要起飞了,头等舱还空着,通常航空公司都会让你有机会以极低的价格升舱。按照平均成本来算,头等舱应该承担的成本本应比经济舱大很多,这么算起来航空公司不应该让你有机会占这个便宜。但是考虑到边际成本,让你升舱所获得的收益明显要大于升舱所多付出的代价。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无数企业在做出决策时都在遵循着边际效应。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带来的价值远大于约束,改革开放就是最好的例子。
伟大的公司懂得如何激励员工,让员工全身心投入精力为自己和公司的事业奋斗,甚至创造出企业文化和企业愿景让员工“趋之若鹜”。平庸的企业只能靠打卡和各种规矩约束员工,指望他们能对得起公司付出的薪水。这两种管理模式当然各有优劣,但显然后一种没有任何机会迈向伟大。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仔细想想这一点非常神奇,只是通过交易而不是通过某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就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但事实确实如此,而贸易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假如地球上只有两个国家A和B,两个国家每个月需要吃60斤土豆和30斤牛肉,A每天可以生产3斤土豆或2斤牛肉,B每天可以生产3斤土豆或3斤牛肉,假设土豆和牛肉等价;这样算起来B生产效率明显要高于A,但它也只能刚刚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A无论如何都满足不了。
神奇的事来了,如果两个国家都同意进行贸易,会发生什么呢?A会用30天生产出90斤土豆,B会用20天生产60斤牛肉,10天生产30斤土豆;A再用多余的30斤土豆换回30斤牛肉,两个国家刚好可以同时满足自身需求。
明明两个国家各自的生产效率没发生任何变化,两个国家都没有损失任何利益的前提下总的生产量却提高了。原因就在于,A相对于B生产土豆的“相对效率”更高,或者说A生产土豆相对B有“比较优势”,在时间对大家都公平的情况下,即使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任何物品的效率都高于另一国家,也不意味这两个国家没有进行贸易的必要,原因就在于总会存在着比较优势。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也是如此,领导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懂得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的好处无需多言,我想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深有感触,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究竟何德何能能对经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假设没有市场,所有的物品的供给和价格会由谁来决定?当然是端坐在办公室里的某些最高层精英,他们决定工厂农场应该生产多少食品多少日用品,但是他们知道底层群众每年需要吃多少肉用多少根牙签吗?他们只能靠简单的估算定额为每个人配给每天的生活必须品,于是我们看到在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永远是处于短缺的,因为供给是由需求决定的,在需求不明的情况下任何生产者都不敢贸然多生产产品。
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供给和价格由社会上所有的企业和家庭所决定,每个家庭对自己的需求再清楚不过,需求反应到价格,价格再指导着企业该生产哪些产品。市场就是这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当然,市场也偶尔会有失灵的时候,这个时候才会需要政府的力量改善市场,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这只看不见的手足以指导经济的走向。
经济学的真相
本文所述内容只不过是整个经济学中的冰山一角,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有一群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经济学这样的学问太过功利化,掩盖了人性中的温柔和纯良。
但相信我,当你真正去了解去学习经济学,你会发现它和哲学、音乐、艺术……一样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