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462天
我们的家长总以为自己的经验丰富。“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要长,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
所以,我们的家长习惯于管教、干涉孩子。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
譬如一个孩子摔倒了,摔疼了,她哇哇大哭,照料他的大人跑上来说:不疼不疼,好孩子不哭。当这样说时,大人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疼不疼是孩子自己知道,还是大人知道?疼的感觉,本来是大自然给一个人的馈赠,可以令他自动的懂得保护自己,从摔疼这一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但大人却试图让他忽略,甚至歪曲这一感觉。
还有一句话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
以上这些都是很奇怪的逻辑,这种事常发生的话,一个孩子就失去了依照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事情的能力。
一个总被否定的孩子,他的自主性从来没有得到过很好的发展,他自然就没有了自控能力,于是比较容易沉溺在网络游戏或者其他事情中。
成为自己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概念,换成马斯洛的说法就是自我实现,他们两个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旗手和灵魂,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人生命的终极诉求。
不能成为自己,他的生命力就无法充分生长和释放,创造力就无从谈起。
我们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往往以它听不听话为标准。听话就是遵从了我们大人的意志,不听话就是违逆了我们大人的意志。听话的我们就称为“好孩子”,不听话的我们往往称为“坏孩子”,批评他,不喜欢他。
结果,你会发现。若干年后,听话的乖孩子,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反而是调皮捣蛋的事业有成,出人头地。这是因为,所谓的“坏孩子”遵从的是他自己的意志。他可以干他自己想干的事。
孩子只有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时,他才是自由的,才能成为自己,走向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