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什么?或者说概念的概念是啥,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引用百度百科的解释,概念是人类认知和思维体系的基础构筑单位。但是根据这个解释,仍然无法理解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和概念相关的一些词语:知识、知识点、知识晶体、组块。
1概念肯定不等于知识,知识中包含概念,但是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我们得出知识包含一些概念。
2知识点,这个和概念有点相近,但是”地球的半径是6387公里“,这是一个知识点,他不是概念。我们得出概念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但是知识点不一定是概念。
3.再看知识晶体,知识晶体是一系列知识点通过稳定的连接形成了稳定的结构。概念如果掌握了,也是需要与别的概念、知识点、数据产生关联,最好形成不容易遗忘的随取随用的知识晶体。不同在于知识晶体之间可以组合,形成一个更大的知识晶体,最后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虽然概念也能形成概念体系,但是没有更大概念一说。
4.组块是基于大脑神经学提出的一个词语,我们的大脑同一时间只能处理3-7个组块。这里的组块看起来可以是知识点,知识晶体,也可以是概念。组块更多的是大脑认知过程中在调用和处理信息的一个单元。
通过上面的思考,没有说清楚概念是什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理解什么是概念。就好像“美”和“爱”这些词,在每个人心中必然会形成了一个概念,但是却不是每个人能准确的描述为文字。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虽然没有得到概念的准确描述,但是相信对于什么是概念的理解会很有帮助,这应该就是在打磨概念。
二什么是打磨概念
打磨概念升级大脑操作系统,是李笑来老师经常提到的一个观念。那么到底概念该如何打磨呢?从上面把概念和其它相关词语的对比,我们应该对概念的概念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总结为:打磨概念就是思考“是什么?不是什么?和什么有关?有什么用?”这四个问题的一个过程。如果再明确一点定义,那就是建立一个概念和其相关概念连接的一个过程。
大多数人生活中,都缺少对概念的打磨,很多习以为常的概念,却没有认真想过。我想到的比如学习的概念就值得不断打磨,学习包括学和习两部分,也就是输入(学)和输出实践(习)两件事。只要我们稍微一思考,就会了解那些不是学习,那些是学习,就会得出我们关于学习的认识误区。比如只听和看书,算不上学习,那只是学;背诵概念或者抄写金句算不上学习;看了并转发自己觉得好的文章,或则只是收藏那也不是学习。学之后必须有习,才会有用。
那么,打磨概念在学习中是一个什么位置呢?应该就是古严的文章里面说,输入、思考、输出中的思考过程。如果输入你不思考就输出,那只是一个复印机,一个搬运工,对于成长毫无意义。必须通过思考把输入的概念和知识,与现有的知识和概念进行辨析,产生足够稳固的联结,甚至产生意外的联结,才会转化为你认知水平的提升。
人类的认知过程,总是用已知理解未知。一个不能和已知概念产生任何联系的概念,对于你的生活来说,可能毫无意义。笑来老师说教是最好的学,我觉得就是因为教的过程,逼迫你取打磨自己的概念,思考是什么,不是什么,和什么相关。在教的过程中,你还需要通过类比、实例等,让你想传授的概念和其它的概念产生联结,形成足够稳固的知识晶体。产生联结需要深入思考,而输出比如发文章,分享和教给别人,会促进我们的思考,提升认知层次。虽然我们说所有的输入都会改变输出,但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加大输出才能倒逼输入,形成更高的学习认知效率。
最后总结一下,学习不是为了记住概念,而是为了产生联结,进而改变认知,形成迁移应用能力。
20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