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内蒙古|没听过二人台,不算来过内蒙古!


“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这句俗语里的“家戏”便是二人台。

在我的老家,逢年过节或者喜事、丧事,都要有二人台唱。我家族里不少长辈是忠实的二人台粉丝,她们能说出来什么“几岁红”还是“二后生”之类的角儿,以及这些角儿们的种种故事。

例如某位“几岁红”就是在九岁的时候出的名,后来让自己的女人毒哑了嗓子,再唱不了戏;再比如某某以前眼睛是正常的,结果勾搭了有夫之妇,被人家挖了眼睛报复——后来便把这经历唱了出来,渐渐红了;还有某某自幼家贫,被虐打受不了跑出来要饭,后来学了二人台。

等等,这些故事。

虽然这些与演员唱功无关,也是不知道真假的八卦,却并不妨碍观众一边听戏一边拉呱(方言,聊天的意思)这些有影儿没边儿的闲事。



有外地朋友问过我,二人台是不是就是二人转?

“二人台”与“二人转”有许多共同点:产生年代大致相同,最初都叫蹦蹦戏;都产生、发展、继承于民间,都是地方民间艺术;台上表演都以一丑一旦两个人说唱为主,道具都有长绸、扇子等;两者均为喜剧形式,语言都是当地方言等。

“二人台”和“二人转”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二人台”是流传于晋、内蒙古、陕、冀等地的一个地方小戏,与东北“二人转”堪称艺术“姊妹花”,是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地方戏曲和地方曲艺。

“二人台”是以扮人物为主的小戏,唱腔更为丰富,艺术形式更为完整。“二人转”则是以说、唱、舞为主的曲艺演唱。“二人转”用东北方言接近普通话,语言障碍较小,而“二人台”用的西北方言土语较难让外地观众听懂;二者在音乐、唱腔、美术、服装道具、乐器配置、表演艺术上都有明显区别。

同时,二人台在表演上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深受蒙汉两族人民喜爱。



嗯,先奉上我听过的几首二人台,也是当地人常听的。


《走西口》 反映农民背井离乡出口北谋生的悲惨生活。


《走西口》 反映农民背井离乡出口北谋生的悲惨生活。


《捏软糕》 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做生日糕的过程,抒发他们的相爱之情。


二人台《捏软糕》 - 腾讯视频


《五哥放羊》(片断) 反映旧社会贫苦农民的爱情生活。


二人台:五哥放羊 - 腾讯视频


《借冠子》反映聪明农妇如何揭露地主的丑恶嘴脸


 《借冠子》 - 腾讯视频

这个是一个选段,我很喜欢这个小姑娘,觉得长得漂亮,所以放上来了。


借冠子

这个相对完整版,唱的演的都好。


更多关于内蒙古吃喝玩乐可以关注我的文集:

【吃喝玩乐】内蒙古旅游必读 - 文集 - 简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少有人知道二人台,毕竟这是地方戏的一种。 第一次看到二人台,大多数人却又习惯把它归到“二人转”里面。实际上,二人...
    生执念阅读 7,321评论 16 18
  • 匆匆复匆匆,南北又西东。 仗剑未曾悔,别离几从容。 汽笛响声声,关山梦重重。 千言或万语,默默一望中。
    长白雪0924阅读 767评论 0 0
  • 1. 我们都在追寻真理和真想,我们都在苦寻道理。但是,最后发现,我们的道理和真想都存在于普通的事情当中。只是我们都...
    葭州寒雪阅读 3,126评论 0 0
  •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先起来,写了一页字贴,这时候妈妈问我们要不要去游泳,“耶耶耶!太好太好了!”“不过要把作业写完...
    5号小溪流小舒儿阅读 1,52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