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微信公众号fhmovie
富裕的路不好找,变穷的路子却是千千万。
吃喝嫖赌抽的花样那么多,随便选好一样,就可以完美地秀一波穿越,一朝回到解放前 。
可出乎意料的是,国人们心心念念的致富之路,却可能是一条既痛苦又致贫的道路。
不敢相信吧?看看他——
出路
这是曾经拍摄了9.4分高分纪录片「生门」导演陈为军的又一部作品。
此片播出之后,便被收录在了国外纪录片「为什么贫穷?」合集系列。
曾经在70多家电视台全球播出,观看人数超过了5亿人。
唯独就不包括我们的960万平方公里。
走上读书的道路,无非就是那么一个目的出人头地。
可能穷苦出身的孩子的目标低一点,为了脱贫。
然而实际上,十几年外加大学的教育支出足以让一个困难家庭变得更加贫穷。
女孩王盼就是如此的遭遇。
她的家在一个小乡村,家中体型并不壮硕的父亲,和失去了一只手的母亲靠装卸砖块赚钱。
一天下来几万块砖,也还赚不到80块钱。
一家人的希望就是王盼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
可是无论周围环境如何,适合学习的终究是那一小部分。
虽然在父母口中王盼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孩子,可高考的成绩却只有可怜的388分。
不过她还是觉得自己有必要继续上学。
因为在她看来,目前直接出去打工想让父母过得好一点比较难,而读完书再去找工作会相对简单一些。
或许另外一个人的境遇可以告诉她事情的答案。
万超是一所民办三本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算不上非常好的学校,但是终究是读完了书。
就像王盼所说的那样,完成了学业。
就算是三本毕业,也不像王盼所想象的那样,毕业之后能够挣钱养家。
万超甚至连一个工作都找不到。
在人才市场找遍了对口的工作,不是工资太低不够养活自己,就是自己达不到别人的要求。
他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所在的城市能够生存。
一份试用期月薪一千五的工作就能让他乐开了花。
然而身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工作上手终究困难。
因为熟练工半小时就能完成的问题,万超要用很久,他没能通过公司的考核期。
他已经借了姐姐的钱,借了朋友的钱,还租下了房子。
必要的东西也准备好了,到头来却丢了工作。
极度压抑的他,在朋友的面前失声痛哭。
在万超看来,他所有的遭遇,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是211和985。
片子的英文名字别有一番讽刺的意味——「教育,教育」
受教育的人不一定能从教育中找到出路。
而一部分和教育不沾边的人却能实实在在地在教育中找到了出路。
"讲师"王振祥便是。
王振祥所在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很忙,而且分工明确。
男老师就出去搞讲座,而女老师就留在学校里面打电话拉学生们来听讲座。
讲的什么?很简单——
读书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最好出路。
讲座并不是公益性质的,他们每一个讲师都有自己的任务。
每一场讲座,平均下来要转换三个学生,目的是让他们去交100块的注册费。
几乎所有的优势教育资源都在城市。
小乡村的学生们进不了重点中学,所以只能选择这些对于分数没有什么要求的"教育机构"。
他们把学生弄进来,交了钱,再弄走。
至于有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教得好或者不好?
根本不在考虑范围。
说到底,他们根本不是学校。
他们的演讲也有自己的套路。
开场三分钟要讲一个故事。
目的就是让那些学生家长,跟着你在十分钟之内把眼泪流出来。
只要把家长忽悠到手,学生就不用谈了。
光靠故事还不行,还要有产品,有资质,有优势。
专业级人力资源团队,与四万三千多家企业合作。
而学生毕业之后,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来自四万三千多家企业的多达十个工作岗位的自由选择。
实在不行,就把就业明星的视频拿出来。
真的有这么好吗?
很遗憾,并没有。
在分配工作的时候,他们首先就要把学生强制地安排到外地。
目的是什么?
送出去的学生经济压力大,来回车费也贵。
即使学校给不了工作,他也会迫于生存自己找到工作,还免得这些学生回来扯皮。
招生,中国三大暴利行业之首。
在12年左右的时候,他们收取一个学生的学费是12500,有时候一招就是50个。
一年算下来,学费就能赚5000万!
老板是赚死了,而那些学生的家庭很可能就因此更加贫困。
因为城镇学生资讯多,不容易上当。
他们的目标都是一些收入极低的贫困农村学生。
为了加入这类骗子学校,这些家庭牛羊之类都得卖,甚至还要卖掉房子。
更糟糕的是他们变卖家产之后,根本学不到任何东西。
就像王振祥自己所说的那样:
你说我一个搞平面设计的,都能像搞传销的一样,每个村子到处跑去招生,你说我的学生出来是什么样?
他每每在讲台上,宣传着读书学习的好处。
什么读书不仅能让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更能让我们拥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和高品质的生活。
慷慨陈词,自信满满。
而在背后,他深知学生家长们的不易。
有的早上四五点钟从四五八乡赶来,甚至有的人赶着马车过来。
他也深知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伤天害理的事,自己一直是在昧着良心到处忽悠。
可是他能做的,只是在讲课完毕后立刻离开,避免和家长学生过多接触而遭受精神上的巨大折磨。
至于放弃这份伤天害理的工作,他连想都不敢想的。
为什么?
至少在王振祥看来,这份工作是他唯一的出路。
片中最令心痛的,不是万超失去工作后绝望的痛哭,也不是王盼面临选择时无力的犹豫,甚至不是王振祥极其分裂地自我挣扎和家长们的劳累和辛酸。
而是最后所提及的骗子教育公司的转型。
骗子教育公司虽然倒闭了,可是老板把钱投到了另外一所更赚钱的学校,做得风生水起。
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国人心心念念的教育,早就变成了一部分人发家致富的手段。
他们的目的只是赚更多的钱,至于教育对象的未来完全不在考虑范围。
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更多的可能在于披露这种畸形的教育形态,呼吁全民警醒。
可是时间证明,这种形态不仅没有得到遏制,而且大有燎原的趋势。
花大钱报培训班,兴趣班,补习班,给孩子优质的教育资源。
可是到头来根本没人重视你的孩子。
畸形形态的根源,是家长们的极端趋利,还是教育制度的疏漏缺失,亦或是教育破坏分子的泯灭人性。
这根本不是一部电影,几篇文章几段话能够辨析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