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的东西比较抽象:立象尽意。
文章开头就讨论了中西文字的差异,西文深奥难懂,中文通俗易懂。这我也很有感触,每次背英文单词都很枯燥,因为来回就只是26个字母的组合,看起来毫无生机,感觉就像一些事物或感情的替代品;而中文却像一幅幅画,含义跃然纸上,有时看着看着就明白了。的确,汉语有很强的具象性。
古人十分善于具象概括,发明了许多像“气”,“阴阳”等词汇,还会将部分具象词汇联系在一起。想到以前看电影《功夫熊猫》时发现具象词竟然是直接拼音译成英文,因此特别吃惊且印象非常深刻,又想想即使让我用中文去解释“气”,我也不知如何说起,这样的词十分特殊,是需要自己去领会的。当然古人不仅会造具象词,还会造“具象物”,例如八卦图和中医,这些都是历史悠久且中国独有的。
具象根源又要追溯到八卦和《周易》、天人合一观念、古人的语言观和汉字的发展。这四个方面造就了中国文化具象的抽象思维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