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玄奘:出身名门、偷渡出境,还弥合了佛教矛盾

《西游记》的流行使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

小说中的玄奘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弟”,奉皇命带领三名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可历史上的玄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出身名门,少有大志

玄奘原姓陈,名祎,公元602年(一说公元600年)出生于隋朝末年的河南洛州(今河南偃师),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

他的祖上是东汉名士陈寔,父亲也是个博学之士,十分重视对小玄奘的教育。而玄奘也从小便表现出了自己的不凡气象

玄奘八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孝经》,里面记载有曾子避席的故事:曾子回答孔子的问题时,为表示对孔子的尊敬,特意离开坐席,恭敬地站着回答。

小玄奘听到这,立刻整理衣服,站立起身,说:连曾子听老师教诲时都要起身避席,我今天听父亲您的教诲,哪有安坐之理呢?

父亲听闻大喜,认定自己的这个老四将来一定成大器。

自此之后,玄奘更加刻苦读书,钻研经典,“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自小便养成了良好的品格。

剃度出家,佛门伟器

但要成就伟业的玄奘注定要饱经磨难:本就母亲早亡,在10岁那年,父亲也去世了。

于是,小玄奘便跟随已经出家的二哥——长捷法师陈素——到洛阳净土寺修行。

大雁塔及玄奘雕像

不久,隋炀帝命大理寺卿郑善果在洛阳剃度14名僧人。当时符合条件的有数百人,而玄奘因为年纪太小,不能入选。

但有时命运就是这样神奇。落选后,玄奘可能是因为心情沮丧,站在官府门旁不走,恰巧被以识人著称的郑善果注意到

他感到玄奘年纪虽小,但气度不凡,便问他出家是为了什么。

没想到小小的玄奘竟答道:“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我之所以出家,从远处说是为了继承如来佛法,从近处说是为了弘扬佛教。

郑善果一听,当即予以破格录取,并对身边的人说:习诵佛经容易,但大家风骨难得,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佛门伟器。

剃度出家后,玄奘在净土寺跟从景法师学习《涅磐经》,又随严法师研习《摄大乘论》

玄奘不仅刻苦,也十分有天赋,他只要听法师讲一遍,就能了解经文的大意,再自己看一遍,便能全部记住。

洛阳白马寺

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天赋以及法师的指导,玄奘的佛学功底日日精进,逐渐崭露头角。

效法先贤,发愿取经

玄奘16岁那年,正值隋末天下大乱,唯独蜀中安宁、物产丰足,有不少高僧云集于此

玄奘便与二哥前往四川。

玄奘在成都研习各个佛教宗派、讲经说法,很快,他在四川一带声明远扬

公元622年,玄奘20岁,在成都正式受具足戒,成为唐王朝登记在册的僧人。之后玄奘便游历各地,更广泛地研习不同宗派的经典。

玄奘受戒的成都大慈寺

后来,玄奘决定去往新王朝的首都长安,但他的二哥反对。

他便混到商旅队伍中,跟随商人出川,一路讲经说法,遍谒名师,并最终于公元625年到达长安。

虽然此时玄奘的名声越来越大,但他也越发地困惑

在遍学当时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后,玄奘发现这些宗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多有不同之处,甚至有很大的分歧,令人无所适从。

这时,公元626年,有天竺国的僧人到长安来讲经说法,他们对教义的解读令玄奘耳目一新。

于是,他萌发了到印度游学、解答疑惑的念头,去看看原汁原味的佛教到底是怎样的。

而他的这个想法无疑也受到了先贤的激励,他曾说:当年东晋的法显、智严法师也是以一时之士,克服千难万险到西方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大丈夫当继承他们的志向,怎能使高迹无追、清风绝后!

偷渡出境,西天取经

公元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玄奘与众僧人请求朝廷,准许他们西出求法

不过,此时的唐朝刚刚立国不到十年,为保证国内局势的稳定,不许平民出境,因此玄奘等的请求未被批准。

这时,其他结伴的僧人都打起了退堂鼓,唯独玄奘毫不动摇,决心偷渡出境

本来西行之路就因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困难重重,再加上官府的缉拿追捕,可以想见会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何止“九九八十一难”,但年轻的玄奘仍义无反顾。

果然,玄奘刚到凉州,便有人向凉州都督李大亮报告:有一从长安来的僧人想西去求法。

李大亮大惊,逼迫玄奘返京。

但吉人自有天相,当时凉州的惠威法师,听闻玄奘想西去求法,非常敬佩,便派遣两名弟子偷偷将玄奘送出了凉州,三人昼伏夜行到达了瓜州(在今甘肃敦煌,非扬州的瓜洲)。

敦煌小方盘城(玉门关)遗址

但到瓜州后,因前方有河阻隔,即使过了河,还需穿过一片荒芜之地,水草匮乏。恰巧,骑行的马也死了。三人便耽搁了一段时间。

这时,凉州都督李大亮下发的通缉令到了:令各州县搜捕玄奘一行。不过,玄奘的贵人再次出现。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刚巧,这份通缉令被信奉佛教的州吏李昌拿到。他怀疑这几个逗留多日的人,便是要缉捕的玄奘一行。

于是他拿着通缉令当面问玄奘。玄奘不知该如何回答,便没吭声。

见玄奘迟迟不答,李昌便说:要是您真的就是玄奘,我会帮您。

得此承诺,玄奘便说出了实情。

李昌非常敬佩玄奘西天求法的壮举,当着玄奘的面就将通缉令撕了。

之后,玄奘经玉门关、过五烽、渡流沙、抵伊吾(今新疆哈密)、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

又继续西行经过阿耆尼国(今新疆库尔勒的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

玄奘取经路线图

而后翻过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又折向东南行进,依次到达今天的撒马尔罕、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并最终于公元631年到达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

从公元627年由长安出发,至公元631年抵达那烂陀寺,玄奘跋涉了4年多,行程5万余里。

帕米尔高原

印度留学,调和矛盾

那烂陀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初,是当时的佛学圣地。

寺院中单是常住僧人就有4000多名,还有许多非佛教徒,加起来有1万多人。

玄奘拜那烂陀寺住持戒贤法师为师,如饥似渴地学习了5年。

那烂陀寺遗址

这期间,他先是克服语言关,下了很大功夫学习梵文,为之后回国译经打下了基础。

遍览佛教经典,如《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集量论》、《中论》、《百论》等。

之后,他两度离开那烂陀寺,到周边其他国家切磋学习。又两度回到那烂陀寺,并受戒贤法师之托为那烂陀寺众僧侣讲法。

那烂陀寺遗址

转眼间玄奘在天竺已经待了10年,公元641年,玄奘受戒日王邀请,参加在曲女城召开的佛学辩论大会。

在会上,玄奘讲解了自己的理论,并允许任何人诘问,但无人可与之辩。

最终他得到了当时大小乘佛教的一致认同,大乘佛教尊称他为“大乘天”,小乘佛教尊称他为“小乘天”,促进了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理论统一

荣耀归国,文化使者

戒日王又邀请玄奘参加了5年一度的无遮大会,之后,玄奘便启程回国(公元641年)。

虽然西去时,玄奘非常落魄,靠一路偷渡到了印度,但东归时,由于他已声明远扬,沿途的大小国家都予以接待,一路风光无限。

玄奘取经壁画

公元644年,玄奘到达了于阗(今新疆和田),而后继续沿着丝绸之路于公元645年正月到达长安。

回到故国的玄奘更是受到了最盛大的欢迎。

当时唐太宗正在洛阳,准备东征高句丽,听闻玄奘归国,立即诏他到洛阳接见。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当年农历二月一日,玄奘在洛阳见到了唐太宗。

玄奘在回国时,携带了大量佛经:共有梵夹装佛经520夹、657部,还有佛舍利150粒

所以玄奘先是提出在少林寺翻译这些佛经。

但唐太宗受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父子好佛事,导致国破人亡的影响,认为佛教无益

少林武僧

并且,他一心想经略西域、开拓版图,而玄奘恰好对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非常熟悉,是经营西域的不二人选。

因此唐太宗一开始拒绝了玄奘的要求,反而想让他还俗,进入仕途。

但在玄奘的一再坚持下,唐太宗最终支持他在长安弘福寺设立译场,翻译佛经,并组织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佛教人才进行协助。

后来译经地点又移至大慈恩寺等地。如今西安的大雁塔便是为了存放玄奘自印度带来的佛经、舍利子而建。

如今西安的大雁塔

终其一生,玄奘共翻译了75部佛经,总计1335卷。后人将他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除此之外,玄奘还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记录了他沿途经过或听闻的138个国家、地区和城邦,地理范围涵盖今新疆、中亚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和整个印度地区

其内容不仅包括当地的宗教信仰情况,还涉及了地理、政治、经济、制度、风俗等方方面面,堪称是那个时代西域的百科全书

由于西域及印度地区的相关历史记载匮乏,直到今天,《大唐西域记》仍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非常重要的文献。

如之前提到的那烂陀寺,在公元1200年前后毁于战火,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发现了一片佛教建筑遗址。

他正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才最终确定这片遗址就是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不仅对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开启了中印官方交流的大幕

在玄奘启程归国的同一年,公元641年,戒日王遣使远赴唐朝。不久,唐太宗也派遣以梁怀敬为正使的使团回访摩揭陀国。

戒日王接见唐朝使者

此后,双方又多次遣使往来。最著名的当属唐朝的王玄策

他曾四次来往于中印之间,开辟了从中国西藏进入印度的南线丝绸之路。

可以说,玄奘的西行求法不仅是一次佛学的交流,更是中印之间一场全方位的文化上的对话,极大地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发展以及中印文化的进步,拓广了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玄奘法师(公元602—664),俗家姓陈,名袆。河南陈堡谷(今少林寺西北)人,兄弟四人,玄奘最幼。二兄长...
    空中的石头1阅读 997评论 0 2
  •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1] ,其先颍川人[2] ...
    U一like阅读 745评论 0 1
  • 86版《西游记》给我们展现的唐僧形象是可爱、执着、斯文又有点懦弱而人妖不辨!当我们一想起时,不免可气可笑,气他总分...
    接地气的愚公阅读 703评论 0 5
  • 玄奘,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之一。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独自一人西行求法,跋涉万里,历时四年,终抵印度,其后...
    悟道修行阅读 1,602评论 0 2
  • 上帝说,要有光。生命由此开始,生生不息 当我看到第一缕光,一个世界出现在我的世界里,它是我想的那样,只存在于我...
    我与时光皆薄情阅读 31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