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附近村里有好几家在放烟花,给幽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节假日的热闹。
村子里的人聚集在巷子里乘凉、聊天,到九点钟左右才散开。
晚上外面凉风阵阵,很舒适。在屋子里还是很热,室内外温差比较大。
到晚上十点钟以后,屋里才渐渐凉快起来。
今天早晨5点多钟,就听到村里人陆陆续续开始做事了。
有人在洗衣服。
有人在敲打稻谷,给稻谷脱粒。
村里老人都闲不住,早早起床干活。
山区老百姓的生活很艰苦,赚钱不容易,大家都习惯了拼命吃苦找营生。
我老爸快80岁了,我们回家后把他接到家里来住了一天,2号又去厂里做事了。
我让他在家里休息几天,他说这几天厂里好几个工人请假,缺人手,他在家里坐不住,还不如去厂里做事。
一个人一旦养成勤劳的习惯,就不会惧怕辛苦。
写作也是如此吧,一旦养成写作的习惯,每天写几千字就很轻松了。
差别在于,每个写作者选择的素材不同,观点不同,写出来的文章带着各自的灵魂特征,散发出各自的香气。
在武汉时,我计划回老家以后,可以去爬爬山,帮着老父母做一些事情。
回到村里后,发现老妈的农活完全干不了,太阳很毒辣,几乎都不敢出门搞户外运动,只能窝在家里看看书,或者玩手机。
老爸昨天吩咐我带老妈到银行去把这几年的社保养老金领取了。
今天可能银行还在休假,我们等下再抽空到街上去看下。
老妈今天给我安排的事情是帮她看守她晒在外面的稻谷,她总怀疑有个邻居会偷拿。
实际上,这完全是她的瞎猜疑。村里有人将稻谷晒在路上,晚上都不收回家。
老妈的脑子越来越奇葩了,我们拿她没有办法,只能随便应付一下。
我更乐意看到她少操劳一些,像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少做事,多休息,把自己的身体修养好。
老人无比固执,谁说她都没有用。
今天早上,她告诉我说她饲养的几只母鸡按时下蛋了,她每隔一段时间就拿着积攒下来的鸡蛋到县城去卖,土鸡蛋卖一元二角钱一个。
乡村社会,民风还算淳朴。附近的年轻人开车在路上,看到老妈这样的老人步行去搭公汽,假如认识的话,会停车将她们捎上。
所以,老人觉得在老家生活很便利,比他们年轻时好了很多倍。
他们没有多少文化,普通话都讲不清楚,在武汉时度日如年。
回到村里后,他们才有安全感。自己想干啥都可以独立去做。
在公司,我前段时间到山区小城出差。看到好几对夫妻在外打工多年后,选择回乡创业。
或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回乡,不再眷恋大城市的繁华与热闹。
在大城市,房价太高,打工人的发展空间有限,老家乡村有老人要照顾,有亲朋好友可以相互扶持。
他们在老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收入也不差。
不知道未来乡村会成什么模样,只能慢慢观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