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新政“拍手称快”的那一批成年人,你够资格么?

请问成年的你:

知道自己人生的价值么?

喜欢你的工作么?

未来两年有什么样的计划?

近期运动了么?对自己的身材满意么?

近期读书了么?

过的快乐么?有焦虑么?

自己是会沟通的人么?

还有好奇心么?

对未来充满信心么?

能做到自律么?

请你思考一下优秀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如果你百度搜索,你会找到很多答案,做事有计划、学习力、团队合作,心怀感恩、沟通能力强、自律、勤俭、善良、抗压能力强、目标感、乐观、热情投入等等。

你还可能找到这样的答案:家庭环境和谐,经常受到父母的鼓励,家庭有学习氛围。

答案还有很多很多,

但是你永远找不到类似这样的答案:小学4年纪数学成绩85分以上,初中物理成绩排名班级前三,暑期请名师辅导。

如果你问老师,什么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好?

       她也许会告诉你,课堂专注力好,愿意提问,踏实,性格沉稳。答案一定还有很多,但大概率不会告诉你,辅导班上的多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

近期教育新政,大批课后辅导班倒闭,大快了某些人心,也让一部分家长焦虑。

目前的高考基本就是人生的分水岭,上榜者会得到更好的社会资源,落榜者无需社会的打击,孩子内心可能已经暗示了前途的暗淡。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提出质疑,成绩不能决定一切!单独听这句话没错,确实成绩不能决定一切,。但是深思一下,目前的课堂和课后教育体制,成绩就是决定一切。

从小学开始,小到周末大到寒暑假都在补习文化课,成绩好的好补课,成绩不好的更要补课,有几个孩子高考填报志愿时有自己的想法,大学期间多少孩子有学习力,能对自己的专业有所研究。除了分数,有多少素质和能力可言呢?

如果说教育就是国家的未来,应该没人质疑。目前教育背景下,分数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分数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从而分数决定的国家的未来。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一定是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这些领域的进步需要的一定是综合素质,是创新能力等,决定不是一纸试卷的分数。

那是不是说文化教育就不重要了呢?不是,文化教育很重要,但是分数背后的孩子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以前高分就是王道,未来高能高分才是王道。

取消课后文化课补习是大势所趋,但是有些人拍手称快,未免鼠目寸光了。

       以前课后以及假期,拿钱给孩子报个补习班就算大功告成了,恨不得把孩子的时间全部填满,当孩子成绩不好时,有些家长会说“花那么多钱给你补课,你看看你成绩”“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钱供你上学,你看看你成绩”。你有没有想过,凭什么上补习班了成绩就要提高,更何况大家都在外补习。

家长有没有真正的去思考过为什么孩子的成绩不好,“把时间填满”这种行为是典型的用战术的勤奋来掩饰战略的懒惰。

取消文化课补习意味着家长不可能再“懒惰”,取代“花钱”的是“花心思”,与孩子同处一片屋檐下,“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现在再回头看看文章最初的那几个问题吧,下班后的你能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和孩子一起阅读么?你还会“拍手称快”么?

滋养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的金钱,而是父母本身。

       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只是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让大家忘记了而已。浮在海面的冰山一角是金钱,而水面一下的整个冰山是家庭和父母本身。

       活到老,学到老,可多少人工作以后还在继续提升自己,连和同级同事之间都沟通不好,你哪里来的能力和孩子沟通?你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工作的情绪是否带到了家庭?你的职业技能多久没提升了?

成年的你该和自己展开一次对话了。

       与其说目前的教育现状是“高考”导致的,倒不如说是大成年人的“不作为”“个人拜金主义”导致的。与其说这次的改革是在拯救教育,不如说是在拯救一批成年人。把钱省下来,好好提升自己,成为优秀的父母之前,先成为优秀的自己,或者说与孩子共同成长吧。

改革需要时间,素质教育的配套需要时间。那处在改革初期的这一批家长该何去何从?

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抛开“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类似1对1家教的行为。 假期可不可以组织临近的几个孩子每天一起学习2到3个小时,有些家长擅长英语,有些擅长数学,我想很多人有意愿每周抽出1个小时的时间帮孩子答疑。就算没有擅长文化课的家长,总有成绩好与坏的同学,教会他们什么是团队,告诉他们做对了一道题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一山还比一山高,做错了也不需要自卑,搞明白就可以。

不要责怪政策,不要埋怨老师。看看自己的孩子,她们未来都有无限的可能。

无需焦虑,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在你身上,在你的一言一行,你的善良,你的自律,你的情绪,你的成长,你的耐心和包容,在那些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品质当中。如果自我提升来你来说很难,也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来。但你至少应该做到,多一些陪伴与倾听,少一些埋怨和疏离,多一些鼓励和认可,少一些责任和打击。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焦虑讲给孩子听。

未来的路,大家都需要共同成长。你是孩子的大数,也让孩子做你的阳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