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很久。
结婚时父母已经全款为我们买了一套省会的房子,却没料到今年忽然回家。
爸妈也是完全没有料到我们回来,之前的住宅已经售出作为支持我们买房的资金,年前重新买了套职工宿舍,楼下的车库改造后用来洗澡做饭,外加补课用的教室,三楼套间用来居住;
我们一回来全都乱套了。
原先的车库被隔做三个房间,最外是阳光房,头顶是钢化玻璃,下雨时抬头就能望见雨点打在屋顶溅出朵朵小花,新装了燃气灶,热水器,再在房顶搭建了防晒网——尽管这样在夏天还是很闷热;里屋是老瓦片搭建的屋顶温度稍低,用作授课的教室,爸妈带着孙子睡到了最里面,这是年纪和爸妈相仿的老小区,一到晚上便万籁俱寂,虫鸣声都稀少的很,偶尔有人骑车经过,躺在床上能清晰听到轮胎驶过路面的声音。
右边紧挨着的是另一对夫妻——每天早晨上班时总遇到女人坐在屋檐下的爬爬凳上摘韭菜,身边是几捆待洗的韭菜,长马尾顺溜的垂下,一双纤细的巧手在水里上下穿梭,见我打招呼抬起头轻声答应,朝我看一眼,笑笑,便接着忙活开来。
老人大多是认识的,见面会互相寒暄一番,而我着急上班只是唤一声便匆匆经过,也不曾与邻居扎堆说长道短。
小城镇里的老小区大抵都这样,一到晚上吃过夜饭,老人像约好了一样,扎堆出现在街头巷尾,健身器材附近,七八十岁的大爷手握蒲扇,嘴里叼根大前门,红彤彤的烟嘴儿在夜色映衬下像小娃娃的眼睛随着呼吸一眨一眨,奶奶们抱着孙子,抑或将小朋友放在地上满地跑。
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早晨打扫完卫生后,闲了,于我而言,现在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吃饭,午休,写作~刚进入新部门,领导交代的尽力,其他的工作,自己争取。
在外面打拼是从来没机会体验这样的生活的,开着电脑,吹着空调,能坐上一下午不动,我都有些佩服自己。
如果不是回家,这样的生活凭我目前的能力是万万过不上的,我只可以和店里装修工人一起熬夜到一点,蜷缩在三平米的办公室睡在拼凑到一起的办公椅上,也可以在员工生病不能正常报道时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甚至可以在骑摩托摔个七荤八素之后和同事坐在大排档里侃大山,现在的生活和我以前拥有的天差地别。
但是我失去的更多,在我想安静的看会儿书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城里的图书馆只营业到晚上七点;我想考在职研究生却被告知距离我最近的学校也要四个小时的车程;我在外面经常光顾的两元甜筒奶茶店在我们这个小城市价格飙升到了五块,而且是限量供应。
但是,我已经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