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这文章标题,整得跟论文似的。
照片中的人,五零后;衣服,九零后。
下面重点说下南北方穿衣搭配的异同,及过气衣服的再利用。
来海南后,发现女性候鸟们大都穿着过气的衣服,且严重不搭,或花红柳绿,或不伦不类,不用说,这都是从北方老家翻山越岭背来的压箱底的衣服,看来坚持俭以养德优良传统的仍大有人在。
(我把曾经的太阳裙改成了披肩)
重新利用过气的衣服显然好处多多,理由更多:一是因为在海南多半是暂住,好衣服放在这儿闲置实在是可惜,还有受潮发霉的危险;二是家里许多过了气的衣服,并不是因为质量和款式,而是因为北方的气候所致,利用率不高。就说长袖衬衣吧,天冷时穿着冷,天热时又穿着热,常常听到人们评说北方的气候是春脖子短,刚刚告别了冬的寒冷,便一步就迈进了夏天,作为过程的春天则被粗暴地省略。但在海南恰恰相反,昼夜温差小,季节之间的气温升降也不大,热时穿短袖,凉时穿长袖,所以,衬衣类的长袖薄款衣衣正好可以派上用场,并被反复使用。
(表妹淘汰的背心,被我改造成围裙)
还有稍厚面料的裙装,时下在北方也很少有穿。特别是居家阿妈们,一是气温难得适合,二是太折腾,还得穿打底裤袜等。但在海南则很方便,气温稍低些的天气里,穿件牛仔裙,刚好合适。
还有过了气的堆堆领的毛衫,高领的打底衫,在这里也是穿不着的。所以我把一件闲置多年的高领毛衫,拆掉领子,改成v字领,v字的两侧订上了小饰品,不仅时尚,还成了主打的衣服,大大地提高了利用率。
最后说说今天的衣服。上衣,真丝红衬衣,上世纪九十年代花80元在一时装店购得,在北方的家里一直穿不多,理由同上。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当年的高中同学毕业二十年聚会,我就穿的这件。曾经有同学认不出我,便问:那个穿红上衣的是谁呀!
所以,有细节,就记得清楚。
还有这件牛仔裙,上世纪的1992年买的,当时,穿了没几天,因骑自行车被夹住了,咬破了n个大小不一的小洞,曾尝试用多种方法弥补,却未遂。前两年在淘宝上看到有卖饰品贴的,受到启发,便翻箱倒柜地找出来,每个破洞或与洞对称的地方均贴上一片,不仅解决了破洞的问题,也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一举两得,穿在海南春天的气温里,非常合适。
还有,还有,还有很多……。过日子象树叶一样稠,但规律性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物尽其用,俭以养德,是我在生活中一贯秉承的原则,这既与收入无关,也与小气大方无关;却与生活态度、生活兴趣和家庭的文化传承有关。每一件旧衣服的改造与挽救,都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成就感,况且,做针线活儿可以静心养心,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对过往岁月的留恋有关。有的衣服买的不合适,或不喜欢,我会在第一时间送人或做处理,没有了岁月的接触,便不会产生感情,不会留恋,便也没有记忆中点点滴滴;但喜欢的衣服,或因穿的久而有了感情,或因某种原因压了箱底,却伴随我走过一段段长长短短的岁月,也成就了我舍不得淘汰的理由。就象家里的每一个摆件,摆得时间久了,便会忘记它的价值,只会记得与它之间的每一个细节和故事。
(用儿子的旧牛仔裤改造的旅行袋,亲情满满)
浅析至此,本没有论文什么事,完全是居家老妪的自我絮叨。也是的,居家过日子,不就是这么絮叨来,絮叨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