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029:看司马光点评李林甫这一段,思考几点李隆基的教训:

学习内容:

【原文】

十一载(壬辰、752)

春,正月,丁亥,上还宫。

二月,庚午,命有司出粟帛及库钱数十万缗于两市易恶钱。

先是,江、淮多恶钱,贵戚大商往往以良钱一易恶钱五,载入长安,市井不胜其弊,故李林甫奏请禁之,官为易取,期一月,不输官者罪之。

于是商贾嚣然,不以为便。众共遮杨国忠马自言,国忠为之言于上,乃更命非铅锡所铸及穿穴者,皆听用之如故。

三月,安禄山发蕃、汉步骑二十万击契丹,欲以雪去秋之耻。初,突厥阿布思来降,上厚礼之,赐姓名李献忠,累迁朔方节度副使,赐爵奉信王。

献忠有才略,不为安禄山下,禄山恨之;至是,奏请献忠帅同罗数万骑,与俱击契丹。献忠恐为禄山所害,白留后张暐,请奏留不行,暐不许。献忠乃帅所部大掠仓库,叛归漠北,禄山遂顿兵不进。

乙巳,改吏部为文部,兵部为武部,刑部为宪部。

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权宠日盛,领二十余使。宅旁为使院,文案盈积,吏求署一字,累日不得前。中使赐赉不绝于门,虽李林甫亦畏避之。

林甫子岫为将作监,鉷子准为卫尉少卿,俱供奉禁中。准陵侮岫,岫常下之。然鉷事林甫谨,林甫虽忌其宠,不忍害也。

准尝帅其徒过驸马都尉王繇,繇望尘拜伏,准挟弹命中于繇冠,折其玉簪,以为戏笑。既而繇延准置酒,繇所尚永穆公主,上之爱女也,为准亲执刀匕。

准去,或谓繇曰:“鼠虽挟其父势,君乃使公主为之具食,有如上闻,无乃非宜?”繇曰:“上虽怒无害,至于七郎,死生所系,不敢不尔。”

鉷弟户部郎中銲,凶险不法,召术士任海川,问:“我有王者之相否?”

海川惧,亡匿。鉷恐事泄,捕得,托以他事杖杀之。

王府司马韦会,定安公主之子,王繇之同产也,话之私庭。鉷又使长安尉贾季邻收会系狱,缢杀之,繇不敢言。

鉷所善邢縡,与龙武万骑谋杀龙武将军,以其兵作乱,杀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前期二日,有告之者。

夏,四月,乙酉,上临朝,以告状面授鉷,使捕之。鉷意銲在縡所,先遣人召之,日晏,乃命贾季邻等捕。

縡居金城坊,季邻等至门,鉷帅其党数十人持弓刀格斗突出。縡与杨国忠引兵继至,縡党曰:“勿伤大夫人。”

国忠之傔密谓国忠曰:“贼有号,不可战也。”斗且走,至皇城西南隅。会高力士引飞龙禁军四百至,击斩縡,捕其党,皆擒之。

国忠以状白上,曰:“鉷必预谋。”

上以鉷任遇深,不应同逆,李林甫亦为之辨解。上乃命特原銲不问,然意欲表请罪之,使国忠讽之,鉷不忍,上怒。

会陈希烈极言鉷大逆当诛,戊子,敕希烈与国忠鞫之,仍以国忠兼京兆尹。

于是任海川、韦会等事皆发,狱具,鉷赐自尽,銲杖死于朝堂。鉷子准、偁流岭南,寻杀之。有司籍其第舍,数日不能遍。鉷宾佐莫敢窥其门,独采访判官裴冕收其尸葬之。

初,李林甫以陈希烈易制,引为相,政事常随林甫左右,晚节遂与林甫为敌,林甫惧。

会李献忠叛,林甫乃请解朔方节制,且荐河西节度使安思顺自代,庚子,以思顺为朔方节度使。

五月,戊申,庆王琮薨,赠靖德太子。

丙辰,京兆尹杨国忠加御史大夫、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凡王鉷所绾使务,悉归国忠。

初,李林甫以国忠微才,且贵妃之族,故善遇之。国忠与王鉷俱为中丞,鉷用林甫荐为大夫,故国忠不悦,

遂深探邢縡狱,令引林甫交私鉷兄弟及阿布思事状,陈希烈、哥舒翰从而证之,上由是疏林甫。国忠贵震天下,始与林甫为仇敌矣。

六月,甲子,杨国忠奏吐蕃兵六十万救南诏,剑南兵击破之于雲南,克故隰州等三城,捕虏六千三百,以道远,简壮者千余人及酋长降者献之。

秋,八月,己丑,上复幸左藏,赐群臣帛。癸巳,杨国忠奏有凤皇见左藏屋,出纳判官魏仲犀言凤集库西通训门。

九月,阿布思入寇,围永清栅,栅使张元轨拒却之。

冬,十月,戊寅,上幸华清宫。

己亥,改通训门曰凤集门。魏仲犀迁殿中侍御史,杨国忠属吏率以凤皇优得调。

南诏数寇边,蜀人请杨国忠赴镇,左仆射兼右相李林甫奏遣之。国忠将行,泣辞上,言必为林甫所害,贵妃亦为之请。

上谓国忠曰:“卿暂到蜀区处军事,朕屈指待卿,还当入相。”

林甫时已有疾,忧懑不知所为,巫言一见上可小愈,上欲就视之,左右固谏。上乃命林甫出庭中,上登降圣阁遥望,以红巾招之。林甫不能拜,使人代拜。

国忠比至蜀,上遣中使召还,至昭应,谒林甫,拜于床下。

林甫流涕谓曰:“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国忠谢不敢当,汗流覆面。十一月,

丁卯,林甫薨。

上晚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于林甫。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不之寤也。


【原文华译】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1 春,正月九日,皇帝还宫。

2 二月二十二日,命有司出售粟米、绸缎以及国库钱币数十万缗,于长安东、西两市交换劣质钱币。

之前,江、淮很多劣质钱币,贵戚大商往往以良钱一枚交换劣钱五枚,运入长安,市井不胜其弊;所以李林甫奏请禁止,由官府收购;限期一月,不交出来的治罪。

于是商贾嚣然,认为这是扰民,让大家很不方便;一起拦住杨国忠马头请愿。杨国忠为他们向皇帝报告;于是皇帝重新下令,除铅锡所铸及穿了孔的恶钱外,其他都可以照常使用。

3 三月,安禄山征发蕃、汉步骑兵二十万攻击契丹,想要为去年秋天的战败雪耻。当初,突厥阿布思来降,皇帝厚厚地礼遇他,赐姓名李献忠。后来李献忠一路升迁到朔方节度副使,赐爵奉信王。

李献忠有才略,不愿居于安禄山之下;安禄山恨他。至此,奏请李献忠率同罗部落骑兵数万人,与他一起攻击契丹。

李献忠担心自己被安禄山陷害,向留后张暐报告,请求他上奏皇帝,把自己留下不去;张暐拒绝。李献忠于是率所部大掠仓库,叛归漠北;安禄山只好停止行动,不再进兵。

4 三月二十八日,改吏部为文部,兵部为武部,刑部为宪部。

5 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权宠日盛,兼领二十多个特使职务。住宅旁就是他的官衙,文件堆积如山,官吏要找他签一个字,好多天都见不到他。皇帝派出给他送来赏赐的宦官,不绝于门。就是李林甫,对他也畏避三分。

李林甫的儿子李岫任将作监,王鉷的儿子王准为卫尉少卿,都在皇宫中侍奉。王准陵侮李岫,李岫常卑身委屈自己承受。但是,王鉷事奉李林甫也很恭谨;李林甫虽然嫉妒他受宠,但也不忍心害他。

王准曾经带着随从经过驸马府,驸马都尉王繇远远地看见王准的车尘,就拜伏于地;王准举起弹弓,一弹打中王繇的冠帽,打断了帽子上的玉簪,以此戏笑取乐。

既而王繇宴请王准,王繇的妻子永穆公主,是皇帝爱女,亲自为王准拿刀叉割肉。王准离去,有人对王繇说:“这鼠辈虽然仗恃他父亲的权势,但您让公主侍候他吃饭,如果皇帝听到了,岂不是不合适?”

王繇说:“皇帝发怒,也没有关系。至于七郎(王准排行第七),死活都是他说了算,不敢不这样。”

王鉷的弟弟、户部郎中王銲,凶险不法,召术士任海川,问:“我有没有王者之相?”

任海川惧怕,逃亡躲藏起来。王鉷担心事情泄露,抓到任海川,托以其他罪名,乱棍打死灭口。

王府司马韦会,是安定公主之子,跟王繇是同母异父兄弟(安定公主是中宗李显的女儿),在私底下跟朋友谈论此事。王鉷又指使长安尉贾季邻将韦会逮捕下狱,把他绞死;王繇也不敢说一句话。

王銲的亲信刑縡,与龙武万骑兵团密谋杀死龙武将军,以龙武骑兵作乱,杀死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在发动日期前两天,被人告密。

夏,四月九日,皇帝临朝,把告密状子当面交给王鉷,命他抓捕。王鉷估计王銲在邢縡处,先派人去召他。等到天色将晚,才命贾季邻等前往抓捕邢縡。

邢縡居住在金城坊,贾季邻等到了门口,邢縡率其党羽数十人手持弓箭、大刀格斗突出。王鉷与杨国忠引兵继至,邢縡党羽们说:“不要伤了大夫(王鉷)的人。”

杨国忠的随从秘密对杨国忠说:“贼人有暗号,不可交战。”

邢縡且斗且走,抵达皇城西南角。高力士引飞龙禁军四百人抵达,攻击邢縡,抓捕其党羽,全部生擒。

杨国忠把情况报告皇帝,说:“王鉷必定参与了阴谋。”

皇帝认为王鉷受自己知遇和重用很深,不可能参与叛乱;李林甫也为他辩解。皇帝于是特别原谅王銲,不予过问;但是希望王鉷自己主动上表,请求治罪;让杨国忠去提醒他。

王鉷不忍心这样做,皇帝怒。正巧陈希烈极言王鉷大逆当诛。四月十二日,皇帝敕令陈希烈与杨国忠共同审理,仍以杨国忠兼任京兆尹。

于是任海川、韦会等冤案全部揭发出来;罪名成立,王鉷被赐自尽,王銲被乱棍打死于朝堂。王鉷的儿子王准、王偁流放岭南,不久也将他们处死。

有司没收他们的房舍和家产,好多天都清点不完。王鉷的宾客幕僚没有一个人敢上门探望,只有采访判官裴冕为他收尸安葬。

6 当初,李林甫以为陈希烈容易控制,引荐他为宰相。陈希烈在政事上也常追随李林甫的意见,但后来却与李林甫为敌;李林甫惧怕。正巧李献忠叛变,李林甫于是自请解除朔方节度使的兼职,并举荐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替代自己。

四月二十四日,任命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

7 五月三日,庆王李琮薨逝,追赠为靖德太子。

8 五月十一日,京兆尹杨国忠加授为御史大夫,京畿、关内采访等使;凡王鉷管辖的事务,全部归杨国忠。

当初,李林甫认为杨国忠有一点儿小才干,况且是杨贵妃家的人,所以善待他。杨国忠与王鉷为御史中丞,而王鉷走李林甫的门路,被举荐为御史大夫,所以杨国忠不高兴;

于是在邢縡叛乱案上穷追猛打,令他咬出李林甫私交王鉷兄弟以及李献忠的事,陈希烈、哥舒翰从旁证实;皇帝由此疏远李林甫。杨国忠贵震天下,开始与李林甫为敌。

9 六月七日,杨国忠奏报说,吐蕃兵六十万救援南诏;剑南兵击破之于云南,攻克敌人隰州等三城,俘虏六千三百人;因为道路遥远,简选强壮的一千余人及酋长降者到长安献俘。

10 秋,八月十五日,皇帝再次参观左藏(国库),赏赐群臣绸缎。八月十九日,杨国忠奏报,有凤凰出现在左藏仓库,出纳判官魏仲犀说凤凰聚集在库西通训门。

11 九月,阿布思入寇,包围永清栅;栅使张元轨将他击退。

12 冬,十月五日,皇帝前往华清宫。

13 十月二十六日,改通训门为凤集门;魏仲犀升任殿中侍御史,杨国忠属下官吏都因为凤凰的事优先升官。

14 南诏不断入寇边境,蜀人请求杨国忠亲临坐镇;左仆射兼右相李林甫也奏请派杨国忠去。杨国忠将行,哭泣辞别皇帝,说自己必定要被李林甫陷害;杨贵妃也为他求情。

皇帝对杨国忠说:“你暂到蜀地处理军事,朕数着手指头等你回来,还当入朝拜相。”

李林甫当时已经有病,忧惧、愤懑,不知所为;巫师说见一次皇帝,可以好转。皇帝想要到他家里探望,左右坚决谏止。皇帝于是命李林甫出屋,到庭院中;皇帝登上降圣阁遥望,以红巾向他挥舞致意。李林甫不能下拜,让人代拜。

杨国忠刚刚抵达蜀地,皇帝就派宦官将他召还;杨国忠抵达昭应,谒见李林甫,拜于床下。李林甫流涕对他说:“我要死了,您必定做宰相,我把后事托付给您!”杨国忠推辞说不敢当,汗流满面。

十一月十二日,李林甫薨逝。

皇帝晚年自恃天下太平,以为没什么事可担忧,于是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政事全部委任给李林甫。李林甫媚事皇帝左右,迎合皇帝心意,以巩固自己的恩宠;杜绝言路,掩蔽皇帝的耳目,让自己的奸谋得逞;又嫉贤妒能,排斥和压制能力超过自己的人,以保住自己的权位;屡次兴起大狱,诛杀、驱逐贵臣,以扩张他的权势。自皇太子以下,全对他畏惧,在他面前站都不敢站直。李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积累成天下大乱的祸根,而皇帝始终没有醒悟。



【学以致用】

看司马光点评李林甫这一段,思考几点李隆基的教训:

1,放下权力不意味着放下责任。

在现代组织经营中,有的领导者是完全不放权力,不敢授权,觉得公司离开自己明天就得倒闭。让自己变得比员工还像“牛马”

另外一种就是充分授权,啥也不管。权力授下去,责任也不要了。最后当他发现公司快要倒闭时,他已经来不及改变了。

而李隆基呢,是只想要权力带来的享受却不愿意承担权力背后的责任。这是一种德不配位的现象,自然会有大难,历史上多数人出现这类现象。

放到我们当下来看

在控制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股权的顶层布局等多重技术手段,在授权的同时(完全处在幕后),还能牢牢的掌控公司。

可是,能把责任完全授出去么?  不能。

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在扶持他女儿接班已经很多年了,基本上把权力都转移到他女儿身上,但是刘永好不敢不盯着公司的发展。他或许不干预他女儿的决策,但是新希望集团一旦有脱离“中”道的趋势,他肯定会出面的。这是他选择接班人所要一直承担的责任。

因此,延伸到第二点


2,以虚控实,要成为精神领袖,要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华为的任正非。 他是华为的精神领袖,在华为遇到重要危机时刻,他会出面表态,这是他的责任。

而李隆基呢,由于时代问题,他当然也成为不了精神领袖。可他输出的价值观也有问题。

他输出的价值观是奢靡享受,是伦理道德的破坏,是好大喜功,是宠信小人的用人态度....

整个李唐公司在任用李林甫为相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偏离中道,往极端方向发展...

比如腐败奢靡,一盘菜要花费十家中产家庭的全部家产,一天消耗几千盘.....(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实在想象不出来这是怎样的体验)

比如国防建设,弱干强枝...

比如用人,外部军事专用胡人,内部行政,在张九龄之后,几乎没有直言敢谏的人了...


3,关于用人

开元之初,从姚崇、张说,...宋璟...一直到张九龄,有16位宰相,虽然有个别人有贪腐的毛病,但大多数人都是很有个人特色的,都是站在国家立场的角度来做事的,因此李唐公司一直处在中道上,开始走向了辉煌的盛世。

接着,李隆基信任了李林甫,并任用了十九年,李林甫之后又来了一位杨国忠.....

这意味着什么呢?

当你认识了一个好的人,好的人会给你推荐另外一些好的人

可当你结实了一个品格不好的人,并深受其影响,那么,你危险了...

不信,你回看下李林甫都为李隆基引荐了哪些人....

李隆基的前半场,励精图治,几位名相接续不断,将李唐的发展推向了顶峰。

而后面主要用了两人(李林甫、杨国忠),李唐就差点断掉国祚。

所以呢,用人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品格重要,这是个大学问,李隆基可是给我们演绎一堂很深刻的课,值得反复琢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