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1年时间内,我总共读完了70本书。
【按平台分】
熊猫书院:40+13=53本
微信读书:7本
纸质书:8本
PDF书籍:2本
【按类型分】
1.实用性书籍:47本
(1)职场提升类:14本
(2)身心健康类:16本
(3)投资理财类:6本
(4)其他:11本
2.科普类:18本
3.文学类:5本
虽然没能像剽悍一只猫一年读100本好书,也没能像很多大咖一样每月读20多本书,但毕竟纵向来比,也是比我这种以前只读专业书籍,非专业书籍几乎0本/年的过去要进步很多了。
所以,有些读书感悟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在“多读书,读好书”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1】
就读书平台来说——
首推付费的读书栏目,熊猫书院、熊逸书院、樊登读书会、知乎读书会……任选一个就好。
有两点好处:
监督激励作用:人都有惰性,喜欢鼓励、不喜批评,付钱的损失感受会让你去读的可能性变大;完善的激励机制能鼓励你坚持读下去。
书籍类型更广:如果全由自己选书,很容易只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比如像哲学、建筑、美学这类科普书籍可能你看到名字都绕边儿走。有时候,涉猎范围越光,越有利于我们拓宽眼界。
此外,如果要拆书、主题学习等,最好选择纸质书籍,这会大大提高你的效率,而且,好书值得反复读,一本纸质书会提供这种便利。
如果只为涉猎,可以选择微信读书等自由的app,你可以自由选择书籍,自由安排读书时间,适合闲暇时光读一读,也可以作为买纸质书籍的参考。(我就是在微信读书上读了几本儿好书,就去图书馆借或买来纸质书再详读)
【2】
就读书方法来说——
最好的读书方法是去践行,功利性读书也好,开卷有益也罢,我们很多人读书的目的不就是想要提高自身能力吗?
一本书阐述的方法即使再好,你把它记在脑子里也仅仅是知识而已,好书的作用是能指导你行动,带给你实实在在的改变。
所以,如果你觉得书中某个点有用,不妨按照它给的方法去做一做。
我每天坚持晨跑20分钟就是从读了《半年前的食物塑造了今天的你》开始的,现在对这本书最深的印象也就是:每天运动20分钟可以唤醒味觉传感器,让你想吃什么吃什么,还能保持身体健康。
看吧,我们总是对自己亲身实操过的记忆深刻,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点儿也不假。
次一点儿的是亲自去拆书,因为这会促使你反复地去读这本书,反复思考书中有价值的地方,琢磨怎么将有用的方法传递给别人。
就拿我自己拆《内向者沟通圣经》一书来讲,当初读完一遍,我一个劲儿地摇头:这根本就是讲的大道理嘛,内向者要勇敢地推动自己,主动去发言,主动去社交,这些谁不懂,可怎么才能做到呢?
迫于拆书的压力,我一定要输出一篇拆书稿,所以又拿起书来读了两三遍,边读边想,稍微有些启发的点就反复琢磨,最后好不容易抓出了3个核心点。
没想到,之后的一次公司会议,我竟然不自觉地运用了我自己提炼出来的3个小技巧,内向的我在那次会议上成功获得大家的关注。
所以说,拆书是督促你思考的过程,真正逼一逼,你也能想出有价值的点,而且,首先是对你自己有价值了。
再次一些的方法是写读书笔记,做思维导图也好,像《快速阅读术》里推荐的写一行精华也罢,把当时触动你的语句写下来,把你认为有用的方法写下来,就能加深记忆。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的潜意识里会找出对应的方法,帮你解决问题,这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把知识内化成能力”了吧。
最低效的方法就是隔三差五草草地读,没有连贯性,也没有多大收获,白白浪费了时间。不过,针对一些非实用性书籍,比如文学类的小说,读书的目的无法是图个乐,所以,想起了就读,倒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就像我有时候周五晚上回到家,会打开手机急切地寻找一些感人故事来读,爱情类小故事最佳,我想,那大概就是忙碌了一周之后,心灵想要汲取一点儿快乐吧。
有时候,读书不一定要功利,仅仅是像读了,就随手拾起一本书,问问书香,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