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一入冬,村子里都安排专人去城里拉脚。
所谓“拉脚”,就是赶大马车到城里去掏粪、拉粪。每天五更不到,拉脚的就得赶着马车、拉着大粪罐子出发,一路颠簸三十里,到城里去掏公共厕所。等城里人睡醒了起来,拉脚的早已经赶着马车、拉着满满一大罐子大粪,胜利返航了。
拉回来的大粪,直接被运到大地里,刨坑埋起来,待来年开春,再用作种庄稼的肥料。
其实我觉得,“拉脚”的本义,应该是拉人赶路。大概因为每一次拉脚去城里的时候,都会有村里人跟着借光,坐马车去城里,或是买东西,或是走亲戚,或是卖点儿鸡蛋啥的,所以,干脆就给这个活计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拉脚。毕竟,“拉大粪”一词听起来就有点儿恶心。
也不知道马海莲使了什么招数,很快,赵吉、赵成哥俩就替换了原来的两个人,干起了进城拉脚的活儿。
要知道,拉脚,在村子里那可是项肥差呀!每天早上去城里拉一趟脚,不仅白天不用到生产队上班干活儿,就能拿平均公分,而且额外还可以挣俩现钱。
那个年代,现钱才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硬通货。
被赵氏兄弟所替代的,是上一任生产队长的两个亲戚。
对此,和大多数村里人一样,赵氏兄弟心里也并没有多想,只是认为这是队里看他们家刚刚出了事,拉一屁股饥荒,才顺理成章地可怜他们而已。
一开始,赵成媳妇李晓霞也这么想;可没过几天,她的想法就突然改变了。
那天凌晨三点左右,送走了丈夫赵成,李晓霞打个哈欠,赶紧回到屋里,上炕把被子往头上一蒙,睡起了回笼觉。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李晓霞在睡梦中被尿给憋醒了。她蹬上裤子、披上棉袄,趿拉着棉鞋,从屋里出来上茅房。
完事后,李晓霞顺便从大门口柴火垛里抽出捆苞米杆子,夹在腋下往屋里走,准备生火做饭,好赶在丈夫拉脚回来之前,把热乎乎的饭菜做好。
快走到家门口时,她似乎听见东院老四家屋里好像有男女说话的声音。
四大伯子已经跟自己家男人赶着大车去城里拉脚了,不在家,这黑灯瞎火的,谁还能在他家里呢?
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李晓霞将腋下的苞米杆子轻轻放在屋门口,蹑手蹑脚地来到四大伯子家窗户底下,悄悄地掀开厚厚的大布帘子的一角,屏住呼吸,往里面窥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