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含蓄的修改之前的两篇文章,总算是过了。
写第二章体系层级的时候太晚了,漏了常委这个概念,简单说下,常委就像古代的内阁,有投票决策权,像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政法委副书记等,市里开会时常把他们作为正科级一把手看。因为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是常委,属副处级,所以常务副职会下看一级,公检法的常务副职一般也看作正科。
以无为市为例:
市委领导有10人,其中只有1名女同志
市人大领导有5人,没有女同志
市政府领导有7人,其中只有1名女同志
政协领导有5人,没有女同志
可以看出身居高位的女同志占比很少,本来底下的基础就不多,党政机关的也少。在政治生态中,性别问题实际也是女性参政问题,我还是保留我的意见,女同志不适合走仕途。
但女同志有政治抱负,也未尝不可。若下决心要往这个方向走,要先考虑到自身的家庭因素,也就是家庭所拥有的政治资源,通常都是父辈的庇护,没结婚的,组织部门可能看你小姑娘是个苗子,会刻意培养。结了婚的,那就是丈夫的帮助,也有占据以上所有因素的天选之女。
实际女同志的成长还是非常难的,客观上来看,都是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主观上来看,还是环境造成的,受家庭羁绊的比较多,毕竟要带孩子,做家务等等,这样她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心思就会少很多。然后就是个人思想方面也占据很大的问题。在竞争方面,女同志不会喝酒,不会融入到集体,那基本这辈子就在底下待着了,选拔拉票这方面,首先它就有性别区分,再就是讲资历和条件。这样一比,拼不过。最根本的还是社会对于女性权力者某种程度的偏见,男女做事终究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差别还是在处理问题的细节上,女同志比较感性对待任何问题,往往从个人角度去考虑,随着性子走。那些跟男同志打成一片的,往往更受领导们的“认同”和“接纳”,这是非常女性的成长手段,也是成长之忧,那就是绯闻和谣言,所以距离这东西,男女一定要注意,一旦有一丝误会,便会成为有心之人口中的谈资。
近几年,无为市包括周边的几个市,火箭履历的也不少,在党政分工中市委决策,具体事少,政府执行,具体事多,所以一般市委领导年纪都比政府领导大。当年要是好好念书,若干年后我也会听到黄厅,请指示!等云云~
养老方面,养老二线的几乎都在人大、政协,大部分50岁以上,市委、政府领导和公检法一把手的初职年龄基本是在30-45岁,重要的是需要历练,30岁后可能会被提拔县领导,如果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那仕途基本上可以说是中止了。人大、政协的初职年龄基本是在40-55岁,也就是40岁后才会考虑到人大、政协的就职,提拔年龄上限在55岁左右,超过55岁的基本就定型了,市委书记任职一般不超过55岁,市长升书记一般不超过50岁,市委、政府副职一般不超过50岁,有一点要注意了,领导玩平衡,在调整的时候,会用年龄做文章,被调整的下属完全没脾气。
今天很疲惫,暂时就写这么多,体系框架基本上也写的差不多了,明天再补充一些,开始写暗箱操作,可能不会过审,我会非常含蓄表达,具体的还看个人理解,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