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篇》第四章: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解析:
曾子生病了,孟敬子去探问他。
曾子说:“鸟将要死时,鸣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说出的话是善意的。
君子所应当注重的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
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理解完这一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都非常相信一个人临死之前说的话不会骗人,也明白了为什么人一定要给人留个好印象。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读书也曾遇到过情随文动的时候,可是我相信此刻的你如果点开这篇文章,看到这些字句,再想想己亥末庚子春的这场疫情中那些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恶疾绝望离去的人,在生命终结前发出的叹息;想想那些用生命向人们发出预警的人,或许你也能如我一般的难过而又神伤。
你更加会发现这样的形容是多么的真实贴切,又是多么的直戳人心。我很想列举一些悲伤的案例让你能体会更深,可是想了想我还是决定放弃。网上普天盖地的热点新闻应该早就刷满了大家的屏,我如果再在这里重复一遍,首先,恐人误会我有借时事炒作之嫌;其次,我是个很眼浅的人,我把我在举证的过程当中哭到泪流满面,最后无法完成今天的日更。算了,只要大家能够体会到这两句话的意思,那些本就难以愈合的伤口,就不要再用我的手来撕扯一次疼痛了。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了一番话,而且像曾子这么郑重的以临终之言的语气来说,必定语出有因。因此,我在读完全文之后开始查阅相关的典故,并且重点查了一下这个孟敬子。
很可惜,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关于他的身份上,只知道他是鲁国的大夫,有人将他附会成亚圣孟子的先祖,可惜证据不足不可信。而他与曾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曾子又为什么要跟他说这样的一番话呢?这个没有统一的意见。
一说孟敬子是曾子的政敌,他在曾子临终前仍想去扭转曾子的思想,结果被曾子赠予此言。另一说又讲孟敬子很尊重曾子,得知曾子重病,前去探望并聆听曾子的教诲。
虽然是同样的一番话,在不同的前提下展现出来的情感和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没有了解到具体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我真的不敢胡乱的猜测。
可是书读了才一半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吧!
既然不能够找到相关的对话情境,那么我们还是回到文字本身的含义吧!因为按照曾子的说法“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管是赠言也好,教诲也罢,终归是对人有益的善言。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把这句话再简单一点的解析出来就是,君子最可贵的三个准则:形象得体,态度真诚,言辞恰当。
这样一来,瞬间觉得以貌取人这件事真的是由来已久啊!不然就连曾子这样的大贤人在品评一个人是否符合君子的标准时首先都提到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谈到此,我不禁想起一个故事,话说一个公司的老板跟自己 的一位合伙人出去会客,可是即便是合伙人一开始便介绍了老板的身份,客户在整个洽谈的过程中都始终没有怎么跟这么老板有过多的交流,全程都是在跟那位合伙人对话。
访谈结束回到公司,老板心里有点窝火,对着合伙人说:“那个人是不是有点太高傲了,我次次主动接他的话想介入谈话,他都不愿理我!”
合伙人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啊!虽然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但是我跟他沟通没问题啊!可能是不熟吧!”
“我觉得就不是不熟的原因!就是他有问题!”
坐在一旁的设计总监觉得很糊涂,于是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听完老板的复述之后,设计总监盯着老板看了一阵说到:“如果是我,今天的这种情况下,我可能也不太愿意跟你多说。”
“为什么?”
“你看,作为一个老板,你去做商务洽谈穿条短裤,还套件花衬衫,挂个墨镜再搭个凉鞋。而他穿着西裤衬衫,你怎么看都不像他的上司,像个司机多一点。”
老板看了看自己再看看合伙人,不禁拍了拍脑袋,因为自己在形象上怠慢了,所以交谈中被人轻僈,确实是自己活该。
然而可怕的还在后面,尽管合伙人很用心的争取了这位客户,合作条件几乎都谈妥了,但是最后那位客户还是选择了跟另外一家公司合作。合伙人不死心的追问对方,对方后来很不情愿的告诉他:“虽然你很认真,但你的拍档看起来非常的随便,那天他跟你一起来的时候,一些话说得也不够严谨,所以我们很怕后期的执行中不到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还是选择了别人。虽然,我很欣赏你,但是我不相信你的团队。”
这个故事中的那位老板,不经意间把曾子所说的这三条君子之道全部违反。于是既失掉了自己的形象,还失掉了公司的生意,实在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小时候老人常教我们,出去要给别人留个好印象,可是给人留个好印象到底有些什么标准呢?老人们都没说,最通俗的要求就是“要听话”。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被教育成了见到外人就要少出声,不能乱说话,总之什么都不做就对了。
然而这样就能留下好的印象吗?事实上是不会的,如果真的那样做了,最多就是说你乖。可是这个世界上的乖孩子多得去了,没啥意思。相反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人特别怕见陌生人,因为一见陌生人就不敢说话,局促到没有自信。
到底什么样的形象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呢?曾子的这番话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指导。
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不管男女不一定都能赏心悦目,但衣着打扮上一定要端庄整齐,落落大方,符合身份,符合场景。让人一眼看上去舒服得体,不至于像那位老板那样分数尽失。
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开朗真诚且具有自信,千万不要什么都不敢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那样只会让人怀疑你的智商和能力。
表达上要注意自己的声音、声调、语句的用词,不要轻易的说一些冷笑话或者与沟通主题无关的事,更加不要在关键的问题上敷衍或吹嘘。
每一次出现在别人面前,都是一次自我的展示,别人只有先认可了你,才会认可你所要代表的事物,反之亦然。好的形象再加上好的精神状态,好的精神内在再加上好的表达能力,如此便是一个人展现在别人面前最好的样子,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有的形象。
不管是劝诫也好,还是教诲也好,值得曾子如此郑重的向他提出这样的观点,我猜想孟敬子在这些方面应该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足,才会让曾子拼劲力气也要跟他说出这样的话。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曾子的这段善言穿越千年的来到现在,仍然是那么的有提示的作用。也愿你能牢牢记住: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此乃我们能给他人一个好印象的重点之事,也是君子之风的第一要义啊!
文章属于个人原创,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对我最好的鼓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