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人们经常用勤学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来肯定、赞美喜欢提问的人,认为提问表明他们积极思考、对真理执着追求。实事真是如此么?
孔子说,他每次与颜回说话,颜回从来没有质疑过,更没有反驳过。听到孔子说什么就立即去践行,表面上看缺乏思考有点愚笨。但实事上颜回背地里会认真思考理解,并把孔子说的运用到生活中,改变生活。所以他不是真的愚笨。
颜回的不愚是做到了如下三点:
自主思考。思考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很多人的大脑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颜回与孔子沟通过程中,肯定也产生过疑惑,但是他并没有立刻提问,而是自己琢磨、实践,用思考和行动回应疑惑,直到问题解决。
单位有个小姑娘,做每件事情、每一步骤都喜欢问别人,已经形成了习惯,这样缺乏思考的工作导致她做事永远都是从零开始,没有迭代和进步,也让她的工作同伴因无法专注工作困扰不已。
一个人遇到问题后,只有先在脑海里进行足够的思考,才能够对问题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大脑思考的越苦、耗能越大,问题分析的越清晰明了。如果有人快速给了一个答案,人就失去了思考的机会,按着大脑最省力原则照做,其实他并没有真的了解这个问题。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他依旧不懂,依旧等待他人的解答。
不做杠精。孔子即使被誉为圣人,所说的也不可能百分百正确,更何况很多评价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那么如果说的不对怎么办?意见不一怎么办?颜回并没有反驳,而是选择自己觉得有道理的部分来学习、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我们身边存在很多“杠精“,不管别人说什么,总能迅速找到反驳的理由,显得自己博学多才、特立独行。其实看懂了不说破才是智慧。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修行的人跑去找一位大师抱怨,说自己的老师水平不行,不想浪费时间跟他学习。大师就把一把糖和一把沙撒在地上。吸引了很多蚂蚁过来搬糖。大师问学生:”蚂蚁怎么只搬糖,不搬沙?“学生回答:”蚂蚁不傻,搬沙没用,他们吃的是糖。“大师说:”那你为什么要搬沙呢?总去观察老师不好的地方,你应该从老师身上去学习有价值的东西。“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像颜回一样快速找到别人最有价值、最值得学习的部分,内化为自己的习惯,改变自己的生活。
自我负责。有很多人喜欢不断的问问题,其实是一种不愿思考懒惰心理的掩盖。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将自己的问题转嫁给他人,希望从他人身上得到问题的答案,一方面自己不用耗费精力思考,另一方面不用对结果负责,因为这个答案是别人给的,即使不对责任也不在自己。
稻盛和夫曾经听过松下幸之助的企业家演讲,松下先生提到了“水库式管理“,企业应该居安思危,在丰盈期储备好资源以应对枯水期。但这个回答令在场的企业家都很不满意,大家认为松下说的是众人皆知的大道理,但是却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做。松下先生回答:“我只知道应该怎么做,具体怎么做应该是你们自己思考的。”
要相信每个人身上都具备潜能,让责任感回到自己身上,自己思考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