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读书会是每个个体都有思维碰撞的机会,而不是有选择性的让专业的人主导成为授课的专场!我非常认同早期读书会创办者的初心。
而目前市场上很多读书会创办者为了降低活动举办的风险,通常会采取一言堂或者几人轮流分享的形式,并没有在思维碰撞的活动上下功夫。今天就来介绍我学习到的三种读书会活动,让更多的参与者不再只作聆听者。
一. 抢任务做分享:
假设将一本书分拆为21小节,参与者开抢自己想讲述的小节,先选先得形成争先恐后的参与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位参与者都有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最后导读师做串讲。
关键点是在大家准备自己要讲的小节内容时,导读师要给予指导,一来参与者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二来拉升了整体读书会的输出质量,让大家觉得时间花的有价值,后续还会继续参与。
二..多元化展示知识点
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读书会活动,解决大家在平时读书时,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无处求助的困境。
参与者可以组队讨论,最后用画图的方式呈现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有时候大脑对知识的理解是很模糊的,有着似懂非懂却又表达不出来的尴尬,而讨论和画图的过程就是将知识显化的过程。同时强化了对该知识点记忆的牢固程度。
除了画图,还可以用自己或身边人的案例来实现参与者对一个知识点的解读,讲解生活案例的过程中,参与者之间也会产生更深的共鸣与情感链接。
最后一个活动是用动物或植物来形容这个知识点,是一种非常抽象和新颖的方式,参与者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联想。
三. 两两回顾 趣味复盘
这是一个让知识流动的活动,大家起身跟随音乐让对方抽取手中的问题做答,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温故今天的所学。新颖好玩的形式一定会让参与者在音乐结束时还交谈的津津有味。
以上活动的本质都是在尽可能多的调动参与者的感官互动,对知识进行真真切切的体验,通过内化再加工的方式将知识点再次展示出来,加强理解和运用的同时深化了参与者之间的情感链接,让大家对这场读书会产生好感与留恋。
令人期待的视频互动在晚上照常进行。好奇的看看大家今天都带了什么新书,活动的内容是:你猜我这本书讲了什么?通过书名来猜内容,确实考验大家对书名的解读能力,涉猎群书的书虫们也总能猜出作者和出版社的小心思。简单有趣的环节特别适合放在读书会的开场,做自我介绍和书籍介绍环节。又学了一招,袁老师的课真是每天干货不断!
每晚的视频互动成了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期待书友们的新书介绍,期待大家独特的解读视角,书虫们的国庆果然还是泡在书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