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清楚地过好这一生|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书名:《自卑与超越》

阅读日期:6月19日-6月22日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

译者:曹晚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摘录:

1、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我们通常会发现: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比对合作的准备更为充分。在他们的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也一直持续不断。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不幸。假如他击败了别的孩子,遥遥领先,他的不幸并不见得比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的孩子少。在这两种情况,他都会变得只对自己感兴趣。他的目标将不会是奉献和施予,而是夺取能供自己享用之物。

2、我们应该知道,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限度是绝对无法预测的。智商只能够用来帮我们认清一个孩子的困难,让我们找出克服它们的方法。

3、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全力设法增加儿童的勇气和信心,并帮他消除由于他对生活的解释而为自己的能力订下的各种限制。

4、在杰出人物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种“早期的开始”,他们或者在4岁时便开始弹钢琴,或者在很小的时候就为家里的其他人写故事。这种兴趣是延续而持久的,他们所受的训练时自然而广泛的。他们一直勇往直前,不犹疑,也不退缩。

5、青春期有许多种行为都是出自想表现独立性、和成人平等、男子气概或女人作风等等的欲望。这些表现的方向决定于儿童对“成长”的意义抱有何种看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感悟:


1、合作精神

阿德勒在“学校的教育”一章中再次强调了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未能够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合作情境。前几章中,阿德勒认为个体觉得未被社会接纳,也是由于个体未学会合作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阿德勒教授是非常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他将合作精神当作是融入社会、培养“社会人”、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个体走上犯罪道路,主要原因也在于过于重视个体价值而缺乏合作意识。

2、“认知决定行为”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以前看到这句话,甚不以为意。现在看《自卑与超越》的时候,越来越能够明确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对待某事的看法和态度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的理解和认知。那么,假设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最根本的在于认知的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总要去学习理论方面的知识。

正如我最近在运营公众号,我是边行动边学习的人,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总要停下来去学习有关公众号运营的基础理论知识。

3、家庭氛围

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挤破头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本市最好的学校?无可厚非的是,好的教育环境确实能够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孩子同学的家长普通素质也相对高,有利于拓展孩子未来的交际圈。可是啊,再好的环境,也抵不过一对恩爱又努力进取的父母,也抵不过家庭给孩子营造出来的好学氛围,也抵不过孩子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之后表现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讲述 如何超越自我,改变命运,实现人生意义的书。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一位小朋友,他的童年有点...
    微语在路上阅读 5,327评论 0 5
  • 追求优越 | 如何让自卑转化为人生的动力? 核心书摘 《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它从人追求优越的根本欲...
    暖慧阅读 5,933评论 0 1
  • 这两天华为公司被推到了风间浪头。面对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不守信用的国家强大的压力,一个公司能够淡然处之,实在是让人...
    造箭师阅读 3,671评论 1 4
  • 又是一年初绿时, 桃花软柳已先知。 涵星砚取幽花露, 墨笔浮香臆自辉。
    扶民阅读 2,795评论 0 4
  • 又一次看完整篇小说.每每看完一本.心里总会莫名的空虚。也许是一个人太久了,少了这种寄托让人难受。自从高中时期追小说...
    阿牛专栏阅读 94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