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糕神

早晨刷到一条“我不是糕神”为主题的短视频,看着看着竟然给看哭了。这些年雪糕的价格日益增加,从以前的几毛到现在一根雪糕能卖十几块、几十块,更有甚者卖到了一百多,很多人感叹,真是越来越吃不起雪糕了。

博主借鉴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情节,瞬间勾起了当初看电影时的心情。那一年电影刚出时也曾掀起来很大的热议,而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被病人看做救命药的上市药品被卖出了天价,然而不是所有患病家庭都能吃得起这种天价药,有的把家里吃穷,有的吃不起而饱受折磨。

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国外的仿制药身上,这种药品和正版药有着相似的疗效,却因为没有药品专利被列为假药。他们也只是想活命啊,又有什么错?电影一出更是受到了国家立法机关的关注,不再把这些有效药贴上假药的标签。

电影仅仅只是电影,它背后故事与人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震撼许多。就在去年,现实版的“我不是药神”冲上了热搜,一位父亲因为买不到药,无奈自制罕见病药物救自己的孩子。他被人指出制药不规范,不安全等等,这些声音也没能挡住他想救孩子的心,而像他们这样又有什么错呢。

许多人借此讽刺雪糕的价格飙升,这个每年夏天的标配快吃不起了,买一根叫舍得,多买一根叫奢侈。曾经小卖部冰柜里均价一块两块的雪糕都到哪去了,我们无非就是想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吃几根雪糕消消暑,渐渐的连这个也变得好困难。

三十多度的天好想吃雪糕,额……还是自己做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