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叹息百年随风转(埃及篇)

余先生的第二站,在埃及。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埃及文明,就在今天的埃及。


但是,这里和先生想象的好像并不一样。先生在文中写到:“雅典的现实生态已经够让人失望的了,但到了开罗,雅典就成了一个让人想念的文明世界。”


可是环境破败如斯,也没能阻止先生对古文明的崇敬。“人类真正的奇迹是超越环境的。不管周边生态多么落后,金字塔就是金字塔,让人一见之下忘记一切,忘记来路,忘记去处,忘记国别,忘记人种,只感到时间和空间在这里汇合,力量和疑问在这里交战。”


我并没有去过埃及,可我也曾从书中的一角窥见过金字塔身上的神秘的外纱。例如建成金字塔的石块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被搬运上了金字塔?鬼斧神工的金字塔又是需要怎样的物力人力财力才得以建成?后世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但无一例外,并不足以说服世人。金字塔就好像只是简单的掀起了面纱,叫我们瞧一瞧他底下的容颜,我们还没有仔细观察,他就放下了面纱,发出了轻蔑的笑,笑后人的无知和愚昧,同时接受着后人的崇敬和跪拜。


其实,金字塔的历史并不是一开始就一片茫然的。但是欧洲人做了两件坏事。“第一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凯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第二件事更坏,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零年,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没有人能解读了。”横向对比中国历史,中国秦始皇虽然也做过焚书坑儒的坏事,但是他又统一了中国文字,为文化保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生感慨“在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自古以来,文化的消逝总是令人心痛“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去一大片一大片黑黢黢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


先生的一路是精彩纷呈又惊心动魄的。他们遇到了善良的王大力,热情健谈的指路人,也在去卢克索的一路上心惊胆战,不得已被严阵以待的警察所保护。谁又能想到,在此种情境下,要去的,居然一度曾经是地球上最豪华的首都——卢克索呢?恐怖分子射杀大量游客,繁华不再的哈特谢普索斯女王祭祀殿,遗留在血统之外,山石之间的帝王谷,依旧恢宏却充满萧瑟凄凉的太阳神庙,高大残破的塑像,“就像实在累坏了的老祖父,累的已经抽空了肌肤,而坐的姿势还保持着端庄”。令人感慨的背后是文化的消逝,他们的身后空无一人,只有他们,倔强的站在原地,老泪纵横,好像在等待来自远古的呼唤。


先生离开卢克索向东之后,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刚刚还在感叹古代遗迹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黄日的夹缝中飘荡。先生身上具有文人善感的品质,不过是见了沙漠中孤立的一棵树,就联想到了人类的文明。他们或许就像这一棵树,在荒芜中挣扎,挣扎出了一个小可能,然后成长,繁茂,最后枯萎。有人对各大文明的一一枯萎疑惑不解。其实,枯萎,才是正常。


沙漠使人觉得空旷,那么沙漠和海水的碰撞呢?沙漠和红海之间没有泥滩,以水洗沙,以沙滤水,展现了真正的纯净。怪异之间,仿佛站在了历史的隧道口,中国的远古先哲是何时把目光转向这里,两种伟大而恢宏的文明在那时碰见,又会为世间留下怎样的美丽?


我想,我是一定要去埃及看看的,看看日渐衰老的法老,看看曾经的盛世文明留给今天的旷达与遐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