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人文·文明之文化宗旨-黄开泰
我们需要认识文化精神,需要重视文化精神,弃恶从善,运用仁义道德的精神实用性文化,促进精神进化,保证物质实用性文化的发明创造和实践运用,具有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
文化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让人活得久。终极价值是什么?让人活得好。数百年来,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文化精神,通过西方精神实用性文化,形成的价值观、是非观深入骨髓,以为物质进步就能活得久,经济增长才能活得好,个人价值是人类的整体价值。自然生存关系日益恶化,社会生存关系没有和谐,生存压力在增加,能不能可持续地活下去是个问题了。
西方文化的功利意识、竞争意识、自我意识,成为人们认识文明的依据,评判人性的标准,所以当李子柒成为网红,中国文化的生活方式被世界关注后,就有人高举西方文化,什么柏拉图、什么经济理论,什么社会分工,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说成是虚假的、无人性的,空洞而没有意义的。
他们认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唯有人不能自给自足,要依赖别人,依赖社会分工。按此逻辑,人之衣,不能自己织;人之食,不能自己种;人之房,不能自己盖;人之路,也不能自己走了。真是如此的话,人类哪来衣食住用?
衣食住用的生活,无不是从个人的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开始的,自己纺织,自己造屋,自己耕种,发明创造了避霜雪,遮风雨的衣食住用。社会分工是在人们的衣食住用有了富裕之后才出现的。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有市场交易,拿什么去互通有无。没有市场交易、互通有无,又怎么能有社会分工?
在原始洪荒的年代,在文化生存的初级阶段,人首先要自食其力、自给自足,才能活下来。就是进入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衣食住用的物质需要,也通过自食其力实现自给自足的,只是自食其力的方式和内容,自给自足的途径和手段,与文化生存的初级阶段发生了变化,不像过去那样,自己产自己用,而是运用生产技能、聪明才智,生产产品,获得报酬,再用获得的报酬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自给自足是自然规律,自食其力是理性发展,动物如此,原始智人如此。到了文化智人,进入工业化,人们更应该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不自食其力、不自给自足,不是寄生虫,就是强盗、土匪,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掠夺别人劳动成果。
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人,不会去掠夺、欺诈、杀戮,不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人,就要掠夺、欺诈、杀戮。自然有军舰鸟、贼海鸥的抢掠之恶,人世间有土匪、强盗、小偷,更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资本家等群体理性和国家理性之恶。恶的根源,就是没有自食其力的精神,没有自给自足的意识,总盯着别人的财富,想方设法把别人的财富窃为己有。
在野性野蛮的文化社会,落后就要挨打;在强盗土匪的逻辑思维,见财富就要被抢。强盗逻辑、野性文化,弱肉强食是合理的,胜王败寇是合理的,善良、老实被欺负和被掠夺是合理的。西方文化精神扭曲了人性,抹黑了仁爱,诞生了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诞生了吃人不吐骨头的资本家。
西方的精神实用性文化与恶之欲有极大的亲和性,很容易得到强势之恶的青睐,文化之恶于本能之恶,臭味相投,使文化越来越完善,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精神桎梏越来越牢固。西方文化的世界,各种恶的精神实用性文化十分发达,走到科学时代,文化智人的理性,甚至连怜悯之心没有了,不把人当人,当成科学实验的材料,当成小白鼠,用活生生的人做试验,如二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的731部队,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脑前额叶切除术、LSD等(后面“邪恶的发明”一节专门论述)。
文化宗旨是什么?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是为生命保驾护航,自然环境山清水秀,社会环境仁义爱人,人便能活得好、活得久。背离文化宗旨,唯物唯利、为我唯争,自然环境穷山恶水社会环境弱肉强食,人活不好、活不久。文化有没有人文精神,不是文化自吹自擂的,主要在文化对生存关系产生的影响,体现为活生生的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不以生存环境、生存状况为根据,从文化到文化,文化怎么说就怎么是,不可能明白人文精神,不可能认同文化宗旨。
文化宗旨在文化精神的主导下,通过精神实用性文化,培养人的理性。人在一定理性的主导下,运用精神实用性文化和物质实用性文化,营造社会生存关系,影响自然生存关系。因此,文化宗旨的核心价值,是树人的问题,有了文明的人,有了仁义之德,人们才会运用人文精神主导的精神实用性文化,去营造和的社会生存关系,物质实用性文化的发展就会有度有节,不会过度开发自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人文精神的善,野性之争的恶,以生存关系的和与乱为分界,物质利益以及物质实用性文化不是分析善恶,评判人文精神,认识人性实质的依据。文化不是自然,认识和评判文化善恶,必须从文化中走出来,困在文化之中,不知人性之善,就会失去为活生生的人服务的文化宗旨。
原始生存时代和文化生存的初级阶段,和与乱的生存关系基本在自然,食物充足多和,食物匮乏多争,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和与乱的生存关系,是文化精神决定的。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社会关系胜王败寇,力量至上;物质生活奢侈挥霍,透支自然,生存关系必乱。以人为本、仁义道德,生命至上,以和为贵,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不夺不争不抢,物质生活适可而止,生存关系自然和。
为人服务,是为生命需要服务,为大家活得好、活得久服务,不是为物质享受服务,为强势者横行霸道服务。生命存在以自然生存关系为基础,人活下去以社会生存关系为条件,“和”则生生不息,“和”则天长地久。文化遵循文化宗旨,人有仁义道德,生存关系多“和”,物质匮乏,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文化唯物唯利,人为我唯争,生存关系多乱,物质再丰富,也要争要抢,斗个你死我活。
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和”是由文化精神决定的。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文化精神,培养出看重自我价值、功利成就的文化智人,形成贪得无厌的意识,大家都争,不休不止。与人为善的人文精神,培养谦和助人、仁义爱人的文化智人,大家有仁义礼智信,社会有礼义廉耻,不争不抢不夺。争则乱,乱则恶;让则和,和则善。争,力量至上;让,品德为先。
在有些人看来,力量制衡是和平的保证,这在没有人文精神、没有贪婪理性的原始生存时代和文化生存的初级阶段是对的。那时的力量,基本上还是自然力量,文化力量还收自然的制约,只要力量平衡了,和平就会到来。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就不一样了,文化力量远远超越了自然,不受自然掌控,掌握在强势者的手里,力量的和平极其脆弱,掌握先进的物质实用性文化的人,往往会因为物质利益,打破已有的平衡,发生战争。而且文化力量总在不断变化之中,弱的变强,强的变弱,和平就会破坏,争斗杀戮就会发生。
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恶之欲不可纵,纵则乱。人类精神没有进化,文明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精神实用性文化是纵恶,还是杨善,极为关键。纵恶,文化力量成为个人价值、功利成就的工具,强势者可以为所欲为,世界没有真正的和平,社会没有人性温暖。杨善,文化力量维护和的生存关系,强势者爱人、克己奉公,文化生存就是和谐生存,人类社会就是人性温暖的社会。
遵从人文精神,运用人性之善的精神实用性文化教育人、熏陶人,促进文化智人的精神进化,是文明的必由之路。在文化生存的高级阶段,文化智人对文化精神要有所认识,知善恶,辨人性与野性,避免文化膨胀野性,激发恶之欲。因为文化智人已有观念的不同,人性的认识、善恶的评判大不相同。要文明,人要有人性,就要摆脱已有的功利观的困扰,放眼活生生的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况,综合精神生活、情感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人际关系等等,正确地认识文化精神。
物质利益随着物质实用性文化的发展,总在增多,纵向比较,物质生活条件总在改善。但物质生活仅仅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且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精神情感、自然环境、社会氛围的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比物质生活重要得多。物质生活,有没有物质实用性文化都存在,物质实用性文化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但野性之争也同步发展,冷兵器→热兵器→电子信息→高科技智能,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一步一步加深,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物种灭绝不断加速,坑蒙拐骗大行其道,竞争压力日渐增强。物质生活的进步,换来了难民潮、贫民窟,精神苦、情感伤,自然恶、社会争,活得好、活得久吗?
人类要活得好、活得久,和的生存关系比物质利益更为重要。自然万象,和则欣欣向荣,乱则生存艰难;社会多样,和则互助安康,夺则弱肉强食。生存关系之和,是活得好、活得久的底线,以人为本的文化不鼓励争,不刺激恶,维护和的自然,营造和的社会;唯物唯利的文化膨胀恶之欲,人贪得无厌,争而无情,则会破坏和的生存关系。
和有社会生存关系之和,有自然生存关系之和。社会生存关系和,以自食其力为前提,大家安居乐业,没有你争我夺;自然生存关系和,空气清新、水源洁净、食物天然,没有重金属污染,没有二氧化碳的危害,绿水青山,活得健康,活得自在。
文化精神是精神实用性文化的灵魂,是物质实用性文化的操控者,人类要活得好、活得久,实现为活生生的人服务,和谐生存关系的文化宗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根本,仁义道德的精神实用性文化是关键。文化不以人为本,不塑造仁义道德,人就不能成人,物质实用性文化就会成为恶人为非作歹的武器。
2千多年前,中国就发展出了人文精神,有了体系化的人性之善的精神实用性文化,今天,面临重重生存危机的文化智人,运用中国文化,净化野性灵魂,从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西方文化观念中走出来,克制恶、制约争、消除贪,也许才能解除日益严重的生存困局。
文明有先后,人性有多少,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品格、国家精神差异很大,文化智人能不能走上文明大道,取决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强大起来,中国文化成为世界的主导文化,引导世界向善,使整个所有文化智人,都具备制约野性之恶、克服贪婪之争的能力。二是强势精英、发达欧美,改变唯物唯利的价值观,摒弃为我唯争的是非观,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不以自我利益优先,不以军事威胁求霸权,不以经济制裁求私利。
文化宗旨,离开精神进化、仁爱理性,难以实现。文化要真正实现为人服务,和谐生存关系,运用文化的人要成人才有可能。因此,强势者知善恶,有人性,才能开启文明之路。那么,注重文化教育,运用人性之善的精神实用性文化,塑造人心,培养有仁义道德的人,是实行文化宗旨的先决条件。西方文化培养的强势精英,唯物唯利、为我唯争,迷失了生命方向,掉进了钱眼里,丢掉了本能之善,就知道功名利禄,不知道何以为人。
人要有人心。人心是人性之善的心,是善之欲化成的心。没有人性之善的心,人就不能称之为人。摆在文化智人及其文化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回答什么是人,人的理性有为的目的是什么。
人与豺狼虎豹、飞鸟鱼虫一样,是地球上的动物,回答什么是人的目的,就是要将人与其它动物分别开,认识原始智人、文化智人和文明智人的本质区别。本能之欲是一样的,生存需要是类似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实质上是理性意识的区别;原始智人、文化智人和文明智人的不同,实质上是人性与野性、善之爱与恶之争、仁爱与贪婪的不同。
区别有两个方面,一是理性动力,即动物理性动力是本能理性,善之欲的动力作用产生爱之理性作,恶之欲的动力作用产生争、厮杀的理性作为。人的理性是主观理性,理性作为是观念主导下的自主作为,观念善则有爱人的理性作为,观念恶则有争的理性作为。二是理性性质,本能理性无所谓善恶,不过是生存,主观理性就有善恶的区别了。
主观理性存在于文化精神之中,扎根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内。本能之欲的善恶,转化为理性作为,以生存为度,满足生存,恶就会收敛。主观理性转化为理性有为,有没有生存的分寸,有没有生命需要的尺度,自然生命起不了作用,全在主观理性的文化精神的善恶。恶,自主作为为恶,贪婪无度,无情无义。善,自主作为为善,不争名不夺利,自给自足求生存,自食其力求改善。
西方文化创造出诺贝尔、福布斯、五百强等,把文化智人的主观理性,吸引到了物质实用性文化上面,功利成就抓住了人心,挡住了精神进化之路。心被西方文化熏黑了,自主作为套上了唯物唯利的枷锁,争经济、争军事、争科技,争先恐后。
文化精神的善恶,决定文化智人的未来。西方文化精神,唯物唯利、为我唯争的理性有为;中国文化精神,克服野性、塑造仁义的理性有为,方向不同,路线不同,作为不同,对生存关系的影响不同,活得好、活得久的意义不同,作何选择?这恐怕是文化智人必须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