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催眠=暗示
❤️真正有效的催眠,是催眠是在语言上的引导与暗示。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催眠是指当我们被连续、反复的刺激,尤其是语言的引导,使我们从平常的意识状态转移到另一种意识状态,也就是催眠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下,会比平时的状态更容易接受心理暗示。
❤️催眠的核心在于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种用特定的手段,如语言、行为、味道、画面等,刺激被暗示对象的感官系统,促使其接受相应的观点并将这种观点转化为行动的行为。
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和技术。从本质上来说专业的催眠会让人完全失去显意识,将潜意识显露出来,一般都有专业的心理医生来操作。
❤️心理暗示,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对身边的人进行心理暗示,同时也可以做自我暗示。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广告都利用了这种暗示技术。
心理暗示在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暗示会使人的情感和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暗示者的影响。但这种暗示必须建立在被暗示者接受的前提下。如果被暗示者心中不愿意被催眠,或者不接受对方的暗示,那么就不会被对方所影响。
无论是催眠还是心理暗示,从目的来说,都是希望通过一些引导将一些新的观念植入对方的潜意识,达到改变对方的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的作用。
1)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师
催眠的核心在于被催眠者对暗示的感受性。
父母是孩子最信赖、最依赖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天生对父母的语言、表情、行为较为敏感,有很高的感受性,为父母催眠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临床催眠专家戴维 施皮格尔博士的研究发现,4~10岁的儿童最容易接受催眠暗示,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催眠暗示。
父母平常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无不在对孩子进行暗示。
父母对孩子进行的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会给孩子带来完全不同的人生。所以,即使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师,也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催眠、暗示的运用技巧和原理, 从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多进行一些积极的暗示,排除一些消极的暗示,是孩子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2) 父母必须掌握的暗示技巧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催眠教育是指父母通过语言、表情、行为、味道、画面、音乐等方式;对孩子的潜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言谈举止。
注意措辞,多多肯定
语言暗示是催眠暗示的重要方法,而措辞则是决定语言暗示效果的核心。在措辞的选择上,父母要注意多多肯定,千万不要从否定的角度来说。
催眠教育要求父母要用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良性的语言来引导暗示孩子,使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即使是孩子的弱点,也要利用语言进行正面引导,而不是直接陈述事实,使孩子接收到负面的暗示。
例如,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消极的暗示: 还不错,看来你不笨啊。孩子的潜意识往往会忽略掉“不”字,而重点关注到“错,笨”这样的字眼。
肯定的暗示:如“真聪明,真棒”,孩子的潜意识接收到的就是正面的暗示。
在潜意识里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好的
如果父母的潜意识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是有问题的,那么,无论他掌握多少催眠暗示的技巧,都无法为孩子带来积极的改变。
从某些方面来说, 表情催眠暗示的影响力甚至要大于语言,因为人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如果你不能在潜意识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好的,那么,你对孩子进行催眠暗示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催眠暗示的目的了。
【感 悟】
从心开始,欣赏、认可、相信自己的孩子,你要不断地给自己催眠。 相信“相信”的力量,因为心无法欺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