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一页(二)

当年致美斋酱园门口,摆放着一对石磨,长年缓缓转动,一个出麻油,一个出麻酱,从店内飘出的酱油和猪脚姜醋的气味,香透了整条街,“未到其门,先闻其味”成了它的活招牌。它的地面,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赵佗南越王宫署。岁月就像那对石磨一样,日夜转个不停,把豆磨成粉,把粉磨成桨。此时此刻,我们又确实感觉到,历史并不是循着线性的路径发展,它是一个不断互相融摄、发酵、衍生、生成的丛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今天的广州,我们仍能找到 一两午年前的某些风俗习惯,在广州人身上还能看到一些世代相传的性格特征。
春雨初歇的清里,我们走进人声嘈杂的酒楼,融入那些饮早茶的广州人当中,听着他们对柴鱼花生粥和金黄油炸鬼的评论,谈论着左邻右里,三姑六婆的是是非非;看着在街上固执地为一两角钱和小贩讨价还价的主妇,背着两只大纯净水罐,不辞劳苦上白云山挑水的阿婶; 小学孤喇叭传来“月光光、照地塘,虾仔你乖乖瞓落床”的童谣,端午时节珠江响起扒龙舟的锣鼓声和炮仗声;过年在大街上找着一枝大桃花、一盆四季桔,抱着一束束石竹花、剑兰、芍药、银柳的男男女女,洋洋盈耳一片“恭喜发财”“快高长大”的声音......你又会觉得,时间之流是如此的松驰、疏慵,仿佛一切都是静止的,千年不变。(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