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心共情,养育自信

游戏力2读书笔记2

学习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第一步

共情: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 共情empathy

为什么要共情?

共情,可以持续为孩子建立安全感。没有共情,我们很容易对孩子的恐惧不以为然。总是无视或否定孩子“不值一提”的担心,孩子就不可能与我们分享他们内心更深的恐惧。

如何共情?

1.找到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如此不安?并在认可和共情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安慰。

共情,为孩子开启一扇积极解决问题的大门

2.不做裁判!不要去裁判孩子的恐惧是否合理,再荒唐的恐惧都需要父母去接纳,因为对孩子而言恐惧的感受是真切的!只有放弃评判,才能与孩子达到更深的共情。

3.保持耐心。

4.认真而贴心的回应,或者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第二步

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

1.接纳孩子的现状,然后一步步引导他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2.处理自己的焦虑。焦虑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自己有焦虑,需要先处理好,找到并直接面对自己的担忧和恐惧,然后做一些放松的练习为自己减压。做自己的“好父母”。温柔而坚持的轻推自己去直面恐惧。

情况二:忍受不了孩子受挫折而焦虑。要了解没有挑战,孩子的能力和自信无从得到发展。我们不应事先过度保护或频繁救援,而是在孩子受挫并寻求安慰时,及时通过联结来抚平他的伤痛。

摆脱情绪困扰的最佳方式是找到理想的“倾听伙伴”。

3.温和而充满关爱的对孩子说“你行的,试试吧”。

方法1:当孩子害怕时对他说:“看看我的眼睛吧,里面有没有害怕?”这可以大幅降低孩子的紧张值。——做孩子的“第二只小鸡”

方法2:“我也非常紧张。让我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放松点呢?你愿意和我一起试试吗?”和孩子分享放松大法,或商议安全计划。——和孩子一起寻找“第二只小鸡”

4.恰到好处的劝慰。什么是恰到好处的劝慰呢?1.绝不轻视的态度。2.先认可感受,再想法开解。认可孩子的感受,最有效也最简单的做法是复述孩子对你说的话,不要急于否定、争辩或者修正孩子的话。只有当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被认可后,他才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劝解。3.15秒劝解原则。如果劝解在15秒内没有发生作用,就放弃它,再想别的办法。4.辅助而不是代替孩子进行理性评估和解除警报。

5.帮孩子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我能行”的信心,以及摔倒后依然能站起来继续向前的力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路同行、“柒”待有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7迎新晚会 本报讯(记者 刘人瑜 单利婷)2017...
    雪妍夕阅读 1,625评论 0 1
  • Bootstrap Table作为一款基于Bootstrap的插件,支持自定义参数与后台交互,提供强大的分页功能,...
    wch853阅读 4,882评论 0 3
  • 2013-01-21 作客一个乡村农庄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作客农庄” 火山 现代人越来越觉醒了,最根本的觉醒...
    朱明云阅读 1,35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