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逸!
这样的念头,并不是此时突然从脑子里迸出来的,一直都有,只是此刻表现的更为强烈一点。
如果非要说我此时此刻的感觉,可以这样说:“老兵遇到了新问题。”
倘若我们愿意,更确切的说要是我们敢去深刻的剖析自己,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事实的物质世界,它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正不断变化着形式和状态,我们在感受着生活的便捷的同时,似乎有点跟不上其变化的节奏。一个是无限接近真实的精神世界,它同样也在不断的变化,只是在日益丰富而复杂的物质世界面前节奏开始有点慌乱,有点无所适从。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除了天生地长的原生态的物品,但凡人造的物品,一定是先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里,然后才制造出来,并加以渐次完善,而且随着生物等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甚至可以打造出与原生态别无二致的物品来,并且可以打造的品相更加完美,这样一来,物质世界就更加丰富了,譬如说那些瓜果疏菜,已经基本消弭了时间和地域的差域,时令一词位置有些尴尬了。
不管物质世界如何丰富变化,它总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就像种植作物,我们只要创造出适宜生产条件的阳光,水分,土壤,营养,就能顺利的培植出我们需要的物品出来,那些条件是可以量化的。
而那个精神世界呢,则神秘的多,尽管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可以克隆出同样基因的人来。单从物质上讲,人与复制出来的人是一模一样,而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复制出来的人可以更接近完美,因为它可以消除某些基因缺陷。但是,科技再怎么完美,却无法复刻出一模一样的精神世界出来,譬如说,我们自己都无法完全确知主宰自己的思想体系究竟从何而来,我们也无法自我解释自己所有行为的缘起,相对于物质世界,我们的精神世界要复杂得多的多,至少我们已穷尽数千年依然无法完全说的清楚。
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不是一日建成的,而是历经数年(依每个人的年纪、经历等单独计数),来源复杂,但大约是因为我们置于特定的场域而被动的灌输而入的,譬如说,你的原生态家庭,就很可能帮你建立了独属的家庭观念,每个人都建造了自己独属的精神世界,而且每一个人都象瞎子摸象一样坚定的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出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殊不知,每个人其实都只是坐井观天。
所以,当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与仍无法解码的精神世界一相逢,便有无数的困惑产生。
我们不断的被教育要安逸生活,我一向认为人性本懒,只要我们稍微放松自己,便很容易的陷入贪图享乐中。而一旦放松了自我要求,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面前便会露出怯来,因为有太多的不熟悉的,甚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物相被推到了我们面前。
譬如说,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人工智能,虽然我们已经开始被更多的人工智能服务了,但随着它介入深度,广度等多维进化,人在享受的同时,会越来越适应安逸,而不愿意被变化。
用进废退,从来如此,就像现在,当机器模糊识别的能力越来越强,当语音识别技术更加完善,我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忘却用笔去正确书写了,有些常用字都干脆忘掉了。
类似的例子现在已经可以举出很多了。
而显见的是未来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
我想象不出那时候人的生活物态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景况。
如果我们自己停滞成长,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很多人干脆就褪化成信息接收端呢?如果那样,我们的心将如何安放?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时世如何变化,一定总会有少部分人依然保存着万物之灵的尊严,或可俯视众生。
老实说,我有点慌恐,有点不寒而栗,彼时,我的位置在哪?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