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佛系”大行其道,甚至让人产生错觉,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人生心态已成主流。
相信很多人,回顾自己走过的岁月,会发现很多时候,其实也丢失了凡事定与人争长短的锐气。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很多机会视而不见,面临挑战唯诺不前,等到别人功成名就,只剩自怨自艾。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磨蚀了自己的锐志,加重了内心的自卑,再次踏入无解的死循环。
其实,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可能家庭的原因,可能自己的无力。一次次的挫败,累积到现在,已经逐渐压到奄奄一息,仿佛只等最后一根稻草,走向毁灭;或者只能随遇而安,放弃自己的追求,遁入“佛系”。
古人云,穷则思变。富贵荣华时,可能我们只顾贪婪享受;但是,当现实的困境来临,我们才会真正去探求真正的内心,以抵抗无力的外界。我是如何摆脱这总内心的困境的?我想分享自己的心德给大家,希望“佛系”从此只是大家口中的一个段子
穷则思变,我寄希望于读书。是的,我看的书也很俗气,是“成功学”的书籍。但是这个“成功学”却是走心的成功学,不是一时的打鸡血,而是赋予你一个时刻提供并不激烈但是绵绵不绝的热情的源泉。
直接报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前3个习惯、《知行合一王阳明》、《拆掉思维里的墙》,按照顺序阅读即可。
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书名非常之烂俗,导致大家会误以为这是成功学的鸡汤文,毫无营养。但其实,他们的内容非常”名不副实“。为什么这3本书有如此效用?碍于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只能引述受益最深的一点。
3本书,共同传达出过1个观点:那就是“以终为始”的人生哲学。如果我们要成功,我们既需要勇于坚持,也需要敢于放弃。坚持或放弃都是达到目标背后价值的手段,看清楚楚你成功背后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引自《拆掉思维里的墙》);
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总是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而如何做出选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做出选择之后,毫不后悔,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记住“以终为始”的人生哲学。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的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为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它还意味着我们每天都要牢记这些价值观,因为这会让我们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以价值观为行动准则,一旦生活有变,就可以根据个人价值观决定因应之道,无须受制于情绪或外界环境。相对应的你需要为自己制定专属于自己的“人生宣言”(详情请拜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就像,读书只是我试图摆脱人生困境的一种方式,时刻记住你读书真正想要获得的是什么,那么你可能才是真正保持着你的内心。
总结一下,我觉得“佛系”的生活态度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这种困境。而书中切实告诉了我如何去做,而其中的“以终为始”便是精髓之一,虽然简洁却内涵深刻。希望这份带着我个人情感的分享,能够让“佛系”从此只是大家口中的一个段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