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了个年,吃了个爽,还把家乡特产大包小包的放进行李箱,不由分说,你是不是也有一个味觉记忆里的故乡?对吧,外面的世界什么都好,但就是缺少了一种味道。
还有旧食器,你有注意过家里的锅碗瓢盆吗?它们有些也许都是工作超年限的老员工了,说不定从你还没出生就已经到来,比你还有资格。节前就看到了个“晒碗”朋友圈:服务了我家28年的碗,碗底还有我爷爷的名字,蓝边白瓷也是经典。下次你也留心去家里翻翻,说不定还能找出什么宝贝呢。
为什么要去发现这些旧物,“捡了12年破烂的旧物君”杨函憬告诉你:“故乡,很多时候,就悄悄地藏在你的碗底。”从2003年到现在,杨函憬一直在坚持一件事,那就是收集“破烂”。为了存放它们,他甚至在厦门岛内找了一个一千平的老仓库——goodone旧物仓。那里存放着上万件旧物:衣橱,书桌,台灯,电话,缝纫机,一只茶碗,一纸粮票。这成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旧物店。
在所有的旧物收集里面,有非常多的旧食器,这其中有搪瓷的碟、糖果盒、小酒杯、以前的白水杯,还有最爱的鸡公碗和各种各样复古的瓷器。但是在过完两年以后这些东西,还是无人问津,这么多易碎的物品究竟能怎么办好呢?杨函憬就去设想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把这些旧瓷器重新营造出一个老老的从前的厨房的样子,让它们能够一一复活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美食的梦想,它的起源,却仅仅只是杨函憬舍不下一堆收集的旧食器。然后啊,有了从前的厨房,有了从前的食器,那从前的传统的料理食物的手艺又在哪里呢?那些仍保持原味的小物种食材和故乡味又在哪里呢?很多的疑问,也就变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事,而中古厨房,也就自然而然的生长成为现在的样子。
本期人物
杨函憬
中古厨房创始人
淘宝店铺:goodone旧仓库
全宇宙只有他们一家在孤独地卖着老花砖
ASK ➪ 杨函憬
Q:一收破烂就收了12年,你究竟有怎样的旧物情结?
这应该得从当初爱上老别墅的事开始说起。因为这样的爱,就会不断的租下一幢又一幢老别墅,改造成理想的生活店铺,因为有这些店铺,就不断需要各种旧物装饰,去还原老别墅的场景,慢慢地发现,把旧物连同老别墅,就这样一起爱上并离不开了。老别墅的经营事业很理想,也很短命,到全部破产结束时,留给自己的最大遗产,就是大大小小七八个仓库的破烂旧物们。这才发现,原来收集破烂旧物的这个爱,已然成为了习惯,并一下跨过了十年。这十年里,所有人都向前看,幻想着美好的未来,只有我一个人往回钻,我坚信有美好的过去在那里等着我。所以这个情结看似无奈之举但却又自然而然。
Q:在收集的上万件旧物中,为什么旧食器最让人揪心?在收集过程中发生过一些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因为旧食器不像其它旧物那样容易找到新主人,毕竟谁会买一些用旧的老瓷碗呢?其实很多人都会问我,旧物们有何故事,坦白来讲,没什么故事,因为这样的物件太日常,时间也就30年到50年不等,所以往往有的,只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记忆,换句话说,有故事的是曾使用过他们的人!
比如我们最多的鸡公碗,就是当时人们的日常食器而已,但有一回,还真有一个客人,为了还原他外婆给他煮的记忆中的那碗面,而来寻此碗,然后果真复现了那碗面条了!还有一次呢,居然收集到了一个老爷爷年轻的时候和他爸爸卖的小酒杯,杯身都已经满是裂纹了!像这样的物件,我们一般就会自留,特别想留给将来的一个关于记忆的展览。
Q:你这里从一个堆积旧物的仓库到一个探索改造旧物的场所,是什么给了你启发?在这过程中又碰到了什么困难?
其实是因为破了产,想要把旧物们集中起来清仓,变回些现金去还债,但没想到反应奇好,于是旧物这件事就自然而然的得以延续。想来我是很感谢旧物们的,让我在人生的谷底时,还有一个可以陪伴和借力的事宜。看着旧物被那么多人热爱,此前用老别墅构筑生活美学的梦想就复燃起来了,于是,这个旧物仓库,慢慢变成了一个我们的实验场,于是也开始有了中古厨房,生活美学院,再山古法制茶,花砖再现计划等。
这个生长的过程本身就比较有趣,但同样也是要历经艰难的,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得靠商业创新咨询服务,来养活我们自己爱的这些事,到它们能自己活的时候,我们就终止了对外商业咨询服务,然后开始去走一条自力更生的更艰难的路,然后刚开始稳定,又被迫得搬家了。也应该要感谢这些不断有的困难,让我们可以不断的超越昨天的自己。
Q:除了收集旧食器,你们还找“老食材“,是否也想就此拯救一些即将消失的味道与食物?
我是从小生活在西南乡下的人,所以对于每一种食材,都会有味觉的记忆,在城市里,最想在今天找到的,就是这种味觉记忆与当下的对应,可惜,一切都无味。尤其感触最深的就是大米,我打电话回故乡小镇上的妈妈,我问从前种的水稻的品种(一个小物种)还有没有呢?她说已经没有了连种子都没有了。这件事情对我的震惊还蛮大的,原来很多老的食材也跟旧物一样,正在逐渐流失。所以我们只能小小的,力所能及的去做一些让自己觉得温暖的风物探寻。有我们寻觅了很久的传统稻米,有武夷山间野生的红菇,有仍用古法熏制的腊肉,有归乡自酿的甜米酒,有高原上的小土豆……每一个尝试,都让我们更加的坚持要去向食材的透明溯源之路,我们把这样的旅程,叫作风物旅。
Q:你们现在是独立的第三方食材评测中心,这个也是顺势而为还是你们刻意要打造的?
开始的时候,只是想还原一个昔日的厨房场景而已。但有了中古厨房以后,就会想更多,我们也慢慢关注到网上这类的商铺越来越多,但对于大家而言,并不知道如何去判断它的好坏,而我们,在一年多的实践里,似乎慢慢掌握了好食材的规律,所以也就有了第三方评测的行动。把各类风物和基础食材,一个个买来用过吃过,也才敢去放心推荐。我们成为了独立的第三方风物食材的评测中心,起先自己购买那些我们所热爱的风物食材。慢慢地,也终于有温暖的人向我们主动投食了,各种小地方的食材,会自动飞到我们的碗里来了!因为大家也开始理解并信任了我们。
Q:一般食材评测会有哪些流程和内容?
这样的评测,并非技术流和专家流,而更多是从透明溯源来看,食材从什么土地来,经过什么样的处理工艺,可以有什么样的应用,具备什么样的食材特质,安全,自然,健康,本味,不时不食,身土不二,每一次评测,也是我们认知食材的又一程。食材的小产区与传统物种就这样美好的聚焦在我们的周围。从米油盐酱醋到各种地方时令食材,我们已经有了份完整的风物食单。
Q:很多人不愿意做饭,是因为厨房的缘故。那在你心中,什么样才是一个理想的厨房?
很早的时候,我特别想要一个深夜厨房(不会吵到他人),用来治愈自己的失眠。理想的厨房,对我而言仍然是生活美学空间的范畴,我一直记得很多年前朋友说的一句话,厨房就像是自己的舞台一样,走上去,就会专注到忘记当下。我的理想厨房是一个开放厨房,要有明亮的空间,最好要有种植的小小菜园,要有很爱的各种料理工具(最好是手工艺人们亲手打造的),要有旧食器,要有来自各个好地方的时令食材,要有长长的操作台……当然一定要有朋友们,因为爱下厨的人,更多是爱分享,仅仅只做给自己吃是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的!
Q:你们的项目尚未有任何利润支撑的理想项目,所以你们如何延续生存?
我们以往的习惯是,去做一件本身我们自己爱的事情,才会一直坚持下去。至于商业模式,我想事物存在和持续的方式有很多种,商业持续只是其中一种。在中古厨房的培育期内,我们会一直用其它的方法给养着它。我们坚信,它一定会是这个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那么我们就把自己做好在这里等,或者说在等待市场成熟的时间里,我们会把自己变得更好!发起众筹,也是一件持续培育的好办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2.0版中古厨房再建计划获得近千人的支持,也筹集了200多万款项,这足以让一个理想的厨房再生了!一切在今天所呈现出来的,无不都是在旧物堆里生长起来的,它们在最难的时候都存活下来了,从时光里自然生长起来的事物,必须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
Q:“中古厨房”运行了多久?怎么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
整个项目从计划到运行快两年了。因为理想到大家并不相信它的真实存在,所以都想来看看,来聊聊,这样的独一性和非商业性,让它在整个商业的社会里会被大家都看见!所以我一直开玩笑说,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不商业!另外一个原因,可能也是传统“吃”的大问题要开始有新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方案的时候了!
Q:你们所做是否是在弥补、唤起现代人所丢失的“旧情怀”“慢心态”,或者是想用“怀旧”理念去吸引大众?
我们更主张大家回看从前,不要一味地去幻想未来。从前的生活,从前的心态,从前的人情,从前的手艺,从前的幸福与快乐,从前的食物原味……回头拾拣好东西,一点竞争压力都没有呢哈!所以我不认为怀旧是种风格或表象,而是基于质的认识,回到质本身。我们也从不希翼大众,生活美学革新的东西,注定只能从小众开始,我们只是一个孵化者,未必要是一个利益的收割者!
Q:最后,你有没有一些话要跟不知道中古厨房理念的人说?
如果在你的记忆里,故乡有很美味的原生食材,记得告诉我们。
如果在你的记忆里,妈妈有一道特别拿手的菜,一做就几十年,记得相约我们。
关于开席
有腔调的食物美学,养刁你的味蕾和眼睛,从美食到生活,教你做,教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