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王阳明,我对他对着家里后院的一片竹林研究朱熹所说的“格物穷理”,结果连盯几天两眼一抹黑,晕倒过去一事印象特别深刻。他误以为朱熹说一草一木都有理,于是就从观看外表开始穷理,其实是误解了朱熹理学。
朱熹的格物穷理,意思是通过观察、思考和研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从而认识到蕴含其中的普遍道理。而紧盯着外表不加思考,或者只是短期的观察不去总结规律,自然没法看到其中蕴含的道理。
这次的格物失败让王阳明大为沮丧,开始考取功名,按照一般人既往的路线走。
这里有个趣事,家里帮他娶了门亲事,结果成婚当晚他跑出去跟人谈经说道,让新娘独守空房。
他一贯喜欢游山玩水,有次跑到九华山,与一些奇人异士交流后让他脑门一发热直接辞官告病回家。
他跑去会稽山,搭了一个院子潜心修行。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参透了一些佛家与道家的悟道。
传说他通过静坐练出了透视,还练出了遥感。有一天他在洞中静坐,居然告诉门童去外迎接客人,有朋友要从哪条道路过来,预估丝毫不差让门童惊诧不已。
一开始看到自己拥有这些特异功能王阳明也不免沾沾自喜。即刻他便幡然醒悟,自己的目的是修心而不是练花把式,随即抛弃外在的一心修心。
修行到后面想要出世抛弃一切杂念专心修行,又对亲情难以割舍。正当举旗摇摆不定时,儒家的孝道让他顷刻顿悟,修行在本心不在外界。于是放弃出世念头,回家孝顺双亲。
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可如何做圣贤,怎样去学习做圣贤,他一直不得其法。此时他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师傅,心学创始人的正宗传人。
心学创始人曾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既是宇宙”的理论。他主张:一个人既不需要读很多书,也不需要格很多物,只要把妨碍本心的物欲剥落干净,即便大字不识一个,也可以在天地之间堂堂正正做人。王守仁遇见心学离他至圣贤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当时明朝宦官当道,很多正直官员因直言进谏被治罪。王守仁不畏权威,出面请求赦免,也遭到被贬贵州的惩罚。
那时的贵州是一个蛮荒之地,流落此处基本等同于自生自灭。而王守仁被贬到贵州在龙场驿任驿丞。他并没有整日唉声叹气,怨天怨地,相反他积极面对困境,开疆辟土。
他为自己打造一口棺材,晚上睡在棺材里。突然有一天,他从棺材中一跃而起,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求之理于事物者,误也。”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说的是我们都有具有圣人的心体,但很多时候都被私欲遮蔽了。我们只有通过自我修行、自我完善,祛除这些私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向求之理于事物者,误也。”是说朱熹想求理与外界事物,并不正确,他是将主次颠倒了,我们需要求理于心。
龙场悟道是整个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从此拉开了阳明心学流传天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