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古人宝贵的读书精神:“头悬梁锥刺股”。“ 头悬梁”的孙敬依靠读书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名大学问家,锥刺股的苏秦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学家。读书对人生的进步大有裨益,但是读书的意义却远多于此。
通过书籍不只是能传播智慧,学习知识,书本更大的价值在于带给人们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强大的内心力量。
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讲述读书的重要性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苏联战争期间,列宁格勒被敌军保卫,整个城市灯火管制,一片黑暗,一个少女通过在黑暗中回忆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情节,度过了那些恐怖又让人不安的黑夜。
日本著名的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也是在日本战乱时代成长起来的,但是因为家庭浓厚的读书氛围,她丝毫没有受到战乱时颠沛流离生活的影响,而是沉浸在书刊中,尽情享用着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美好的读书经历,给了她温暖又细腻的内心,善于从孩子的角度发现世界。在保育员工作了17年之后,她越来越意识到书本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她认为:“绘本是读书的入口,也是人生的入口。 ”
她创作的童书《不不园》被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列为“必读图书”,绘本《古利和古拉》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受到了全世界孩子们的喜爱。
在她的最新著作《当孩子遇见书》中,讲述了孩子和绘本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她对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如何让孩子通过绘本受益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思考。根据中川李枝子的建议,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绘本,其次父母要学会阅读和引导。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绘本
任何一个妈妈在准备给孩子购买绘本时,都会遇到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到底买什么样的绘本才适合孩子呢?”
很多妈妈会选择那些被育儿专家推荐,或者销量排行很高的绘本。虽然这些绘本很优秀,但却不具有普适性,尤其对于一些比较个性的孩子。比如推荐量很高的《大卫不可以》和《大卫惹麻烦》经常被一些妈妈们批评说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但是另外一些妈妈们却称赞绘本让淘气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给孩子选择不合适的绘本,不仅浪费了金钱,更重要的是无法通过阅读绘本让孩子得到正确的认知,受到美好的熏陶。
《当孩子遇见书》中对于绘本的选择给出了以下建议:
1、选择和生活贴近的绘本
经常关注育儿频道的妈妈们都不难发现,经常被推荐并且口碑比较好的绘本大都是国外的译本。尽管这些绘本内容有趣也很经典,但是因为文化和地域差异,一些故事情节难以被孩子理解。年幼的孩子能接触到的世界还很小,对世界的认知也有限,他们更关注周边环境的变化,对于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发生的故事更感兴趣。
我很喜欢《花婆婆》这本书,但是两岁半的孩子却始终不感兴趣,因为她从小在楼群密集的市区长大,对于长满鲜花的开阔山坡,对于蓝色大海旁边的小木屋都感觉很陌生。虽然我沉浸在美好的故事情节中,自以为把故事讲得津津有味,却始终不能打动孩子。
因此妈妈们在挑选绘本时,除了要关注口碑和推荐量,也要注意绘本故事是否通俗易懂,素材是否和生活比较贴近。如果遇到难以解释的文化礼仪,可以直接跳过,生硬的解释只能增加孩子的困惑,降低孩子对书本的兴趣。
2、注重绘本的图画质量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最早是通过视觉来构建想象力的。在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还有限的情况下,孩子倾向于通过对图画的解读来理解书本的内容。
中川李枝子认为: ‘“对于孩子来说,绘本里呈现的世界是鲜活的,他们会当做现实来接受。 ” 所以绘本的素材不仅要亲近,更要真实生动。这个真实生动并不意味着要对生活画面进行一对一的还原,而是绘本作者充分站在了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图画而不是文字来推动故事情节。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经典的绘本,尤其擅长用图画来讲故事。很多次当我读着绘本上的文字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孩子却能从图画中解读出更多有趣的情节来。我惊讶于孩子敏锐观察力的同时,也会对绘本作者油然生出深深的敬意。
有些绘本的图画则完全是以大人的视角来理解孩子,例如故意将动物的头部画的很大,整体比例失调,或者故意画上夸张的大眼睛、长睫毛,或者故意将纯白的绵羊涂上鲜艳的颜色,自以为是在讨好孩子,实际上却干扰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会因为不理解而觉得绘本无聊。
3、选择原版的故事
那些经久不衰,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都是文化精髓,很值得给孩子阅读。但是这些经典故事通常人物情节复杂,篇幅较长。出版社考虑到孩子的耐性和理解能力,会出版相应的删减版本,来降低孩子阅读的难度。
中川李枝子却主张给孩子看原版的故事,她认为删减版本削弱了故事原本的有趣和鲜活,难以让孩子充分融入到故事的情节中,体验到美好和感动。
经典著作的魅力在于整体,除了故事情节本身,细节描述和背景铺垫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觉得原版故事篇幅太长,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读书计划,今天读一些章节,明天再看一些章节。对于孩子来说,书并不是读的越快越好,能够充分享受读书的过程,体会到内容的有趣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也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选择篇幅较长的经典书本。先从简单容易理解的绘本开始,让孩子体验到书本的魅力,爱上阅读,当接触到大部头的书籍时,才不会失去耐心和兴趣。
4、选择有趣的绘本
有些妈妈特别看重绘本对孩子的影响,在挑选绘本时会进行严格的把关,比如适合1-3岁孩子看的绘本,绝不会拿给4岁的孩子看;比如在孩子到了社交需求阶段,就一定要让孩子看提高情商的绘本。但是绘本不等同于课本,多少焦虑的父母把阅读绘本也当做了孩子的起跑线。
《当孩子遇见书》中提到:“如果给孩子选择的绘本掺杂了过多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那么绘本本身的快乐与有趣就会变得很弱,在孩子心里什么都留不下。 ”
绘本的意义不在于教会孩子多少知识和道理,而是带给孩子更丰富的童年,打开更广阔的世界。让孩子拥有一把打开有趣人生的钥匙,通过爱上阅读,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趣且不无聊的人。
二、好的绘本也需要合适的引导
单单挑选合适的绘本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幼龄的孩子,还需要一个良好的阅读者来引导他们进入绘本中的世界。
有的妈妈给孩子阅读时,过于认真严肃,一板一眼。作者中川李枝子在书中写到:“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充实的玩耍。幼儿与文学的关联是因为背后有玩耍的世界。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也能添加上有趣、新鲜、互动的元素,孩子就会愿意看,愿意听,感兴趣。
1、和孩子进行充分的互动
给孩子阅读绘本的时候,最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不一定要逐字逐句的阅读,也不一定每一页都要读到。《当孩子遇见书》中提到:“ 读绘本的时候,越随意越好,如果轻松有趣的绘本时间对孩子和大人都变成了一种负担和折磨,就失去了绘本的意义。”
妈妈们只需要跟随着自己的心情和理解来讲述,适当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做一点情节改动,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定要把握住节奏,确保孩子能够理解改动的情节。
我家孩子特别喜欢听动物的叫声,我在给她读书的时候,遇到小动物说话,都先学着动物的声音叫几声,再阅读对话的内容,孩子每次都会特别开心,全身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因为想知道咩咩之后,小羊会说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意识的进行绘本内容的引导来帮助她理解。孩子买了猩猩玩偶就说是“ 菲菲 ”的大猩猩,秋天在地上捡到了落叶就说是小兔子屋子里的树叶,晚上看到月牙就说是被小老鼠吃掉了。
坚持给孩子读绘本并不容易,尤其是职场妈妈们,明天一早还要起床上班,调皮的孩子却依然精力充沛,不肯入睡。我经常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给孩子读绘本,读着读着都不知道思绪飘向了哪里。但是即便如此,只要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和父母实现充分的互动,就不会影响绘本的阅读效果。
2、给孩子爱上书的时间
孩子对书的热爱方式可能和我们想象中不太一样。有的孩子喜欢撕、咬书籍,有的孩子看书像翻纸一样快,有的孩子听完绘本后可能毫无反应。这些都不能说明孩子不喜欢书。和成年人不同,孩子并不懂得“开卷有益”,他们喜欢一样东西需要时间观察和了解。
《当孩子遇见书》中提到很多父母会经常陷入两种误区:一、绘本看了一遍之后,就立刻给孩子购买新的绘本,希望用新鲜感来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孩子喜欢重复的游戏,因此也不会轻易地对一本书感到厌倦,通常是父母厌烦了反复阅读同一本书;二、如果读完一本书,孩子没有明显的反应,就认为这本书不适合孩子或者孩子不喜欢。
中川李枝子提醒父母们:“即使对于喜欢的绘本,孩子也不会马上漏出喜悦的表情,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感受方式和接受方式。”她在育儿园工作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次给孩子读绘本时,没有孩子发笑,也没有孩子回应,似乎没有听懂,似乎都不喜欢,但是读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孩子的反应有了缓慢的变化,读了更多次之后,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上了这本书,还会主动要求老师来读。
孩子在喜欢上一本书之前,需要品鉴和思考的时间,来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这本书,喜欢这个故事。父母需要耐心等待孩子喜欢上一本书,爱上一个故事。如果急于寻找能够立刻吸引孩子的东西,孩子就会失去培养品鉴能力的机会。
3、给孩子分享的途径
随着孩子的阅读量增加,孩子的想法也会丰富多彩,并想要和别人分享这种感受。孩子需要交流来表达对书本的想法和看法,这也是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沟通的绝佳机会。
作者中川李枝子家里有四个孩子,母亲负责一家人的起居,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即便如此,母亲也会抽时间把孩子看的每一本书都看完,以便在饭桌上能够参与孩子之间的讨论。这不仅加深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书本的魅力。虽然作者在日本战火纷飞的时代长大,但是父母营造的读书氛围却给予了她美好快乐的童年时光,身心丝毫没有遭受战乱的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书本就是新鲜的空气,是水和土,塑造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和大多数人一样,中川李枝子也经历过青春叛逆期,成年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也遇到过波折和困难,但是曾经读过的绘本,看过的书,会在各种生活场景中浮现在她的脑海,给予她难以言喻的温暖和力量,也让她在保持对美好的追求中,创作出很多深受孩子们喜欢的绘本作品。在《当孩子遇见书》中,她说:“ 幼儿时期,是养育心灵的时期。”因此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精神食粮,才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茁壮成长。